73歲老人被送養老院,坦言生男生女真不一樣,網友:那是養的問題

2020-04-02   母嬰說

人到老年,最希望的就是兒孫繞膝,老有所養。很多國人的傳統思想就有一個叫"養兒防老",這個還能理解,因為人老了都要需要照顧的時候,為人子女在此時照顧年老病重的父母都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還有一個傳統思想叫"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讓很多父母和女兒之間有了很深的隔閡,甚至會給彼此心中傷害。

年老的父母如果躺在病床上,兒子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照顧,而女兒因為前期給予太少,關係產生隔閡,無法開口。

這樣的案例實在太多,我們常覺得,這些老人家非常可憐,新聞上出現的案例也非常多,但是縱觀各種評論,網友們,多數得出來的結果是:不管生兒生女,都是教育的問題。

生男生女為什麼不一樣?

第一、老一輩的觀念根深蒂固

如果農村家庭孩子中多的情況下,一般優先家中的兒子去讀書受教育。而女兒則出去打工或嫁人。從小生活在缺愛的家庭里,很難再去愛別的人。

所以現實生活中,樊勝美這樣的女生找男朋友也會相當的難。可以說,樊勝美不止那一個,也不可能是最後一個。

幾千年的男尊女卑的文化,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維,讓很多老年人一直都保留著重男輕女的思想。對自己的女兒如此,對自己的兒媳如此,甚至有時,有些女性在心底里會看不起自己。

第二、現實社會對女性的不平等待遇

除了思想的原因,不是重男輕女,是現實。我們農村人如果只生了一個女兒,是必然要嫁人的,等老了怎麼辦?

沒有醫保,沒有養老保險,不可能搬去女兒家住吧。女兒也不可能天天往你家跑吧,就算女兒能頂住婆婆,老公的壓力天天伺候你,她的日子真能過下去?不離婚才怪。

說個真實事情。有個親戚說她認識一個朋友,那個家庭可生兩個兒子,一直想要女兒,結果第三個是兒子,還沒生就打算轉讓別人養。

這樣的事情,換做有錢人家肯定高興的翻天。但是對於條件不好的家庭卻很苦惱。

家有兒女的父母應如何養育孩子?

第一、個性化教育

家中有男孩女孩,父母如何做到一碗水端平呢?從我個人的經歷來看,其實重點是個性化教育。雖然很多人認為一碗水端平就是對三個孩子一樣好,給出一樣的教養方法,我覺得這是不太全面的。

我們所以為的真正的公平是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的性格特徵和天生條件進行個性化的教養,大孩子活潑好動就多帶她運動,小孩子天生安靜就多創造他喜歡的環境等等,順應每個孩子的天性,而不是只做一個模子去複製。

第二、孩子在家中平等的權力和待遇

不論男女,首先要享受同等的權利,比如說同樣的新玩具,或者同樣的零花錢,父母一定不要偏心。

切記不要在孩子面前有明顯的重男輕女的行為,現在的孩子心理和身體都比之前父母輩要成熟,思維也更加的開放,所以我們家長也要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

國家在執行獨生子女政策的時候,其實也無意中抬高了女性的社會地位。無論男女,每家都只有一個,父母老後不管是兒是女都得贍養。

這是獨生子女脫卸不了的責任,也讓很多父母改變了養兒防老的觀念。獨生子女父母在婚前也會給女兒買房買車,做到和家裡有男孩子的一樣。

只有你在養孩子的時候一視同仁,孩子才能言傳身教,複製你的省所做所為。如果你在孩子童年當中給他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陰影,可能很多孩子在長大以後都不願意面對原生家庭的父母。

因為每一次面對都是對她心靈的再一次創傷。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是如果你在孩子小的時候盡心盡力的照顧他,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男孩女孩都應該照顧父母,讓父母在生前,感受到家庭的愛,子女的愛。所以我們現在的父母,更應該學會,一些育兒之道,孩子從小就在健康的觀念和思想中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