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3月9日,富士康(太原)科技工業園,員工入職處,要求佩戴口罩,雙手、鞋底、行李消毒;在車間,工位與工位之間,安裝了隔離板;上班過程中,過門崗需酒精消毒,每天測兩次體溫。
「截至3月9日,富士康山西地區到崗員工已達9萬人,手機組裝業務復工率100%,機構件業務復工率95%。」富士康山西地區負責人賀啟華介紹。
疫情發生以來,山西省在堅決有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精準施策、多措並舉,加快推動全省工業企業穩步有序復工復產。截至3月1日,全省規上工業企業開復工率為97.6%,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且達到近3年同期最高。
科學研判,掌握主動權
3月9日,山西最後一例新冠肺炎危重患者、86歲的張大爺治癒出院,這標誌著山西省危重症、重症患者全部出院。3月13日,山西最後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至此,山西13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全部治癒出院,實現了確診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的「雙零」目標。
在疫情發生初期,山西省委書記樓陽生提出,「救治危重病人,既是落實生命重於泰山指示和省委確定的雙零目標要求,也是鍛鍊提高山西醫療水平的機會。一定要攻下來!」山西對確診病例實行定點醫院集中隔離救治,一人一策、精心施治、對症下藥。同時,建立醫療力量梯隊,強化醫療力量保障,努力確保重症病人轉危為安,輕症病人儘快康復。
張大爺剛轉入太原第四人民醫院治療時,情緒焦慮,牴觸無創呼吸機等治療手段,病情急轉直下,只能插管上有創呼吸機。重症醫學科主任趙愛斌帶領團隊不顧被傳染的風險,日夜守在老人床旁,密切監護,精心救治,讓老人一天半就脫了呼吸機。
當前,山西劃小劃細作戰單元,把握放和防、松和嚴結合點,進一步把「面上放開、點上精準」「路暢其流、動態防控」「關口內置、網眼織小」等防控要求和舉措落實,加強動態篩查,動態清零,不漏一人,牢牢把握防控疫情的主動權。
政企聯合,跑出新速度
山西地區富士康公司如此高效地復工,離不開政府的幫助。太原市中醫醫院組織100多人入園幫助體檢及日常診療。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管委會調派150輛「返崗直通車」,晉城開發區調派60輛「返崗直通車」,分別為富士康太原園區、晉城園區接回員工。
山西中磁尚善科技有限公司是山西唯一從事金屬軟磁新材料研發生產的高科技企業,也是呂梁市從武漢光谷招商而來的重點企業。得知該公司執行長陳艷因疫情防控不能及時返企,呂梁經濟技術開發區副主任王成軍多次主動聯繫,幫助籌劃復工復產事宜。2月24日,儘管陳艷依然被居家隔離,但在開發區管委會的幫助下,公司完成相關手續,正式復工了。
山西提出,各級領導幹部要主動到基層一線去、到有困難的企業去、到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堅持一企一策、一業一策、一問題一策,對症下藥,精準幫扶。截至3月4日,山西省569座煤礦復產,產能達到9.27億噸,復產率92.97%,最高日產量263萬噸,相關指標恢復到正常水平,並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
制度創新,下出先手棋
山西推行的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為加強疫情防控提供了制度支撐和技術保障。通過改革,山西整合縣鄉醫療衛生機構組建縣級醫療集團。每個縣級醫療集團均由1所三級綜合醫院牽頭、若干專科醫院和臨床重點專科配合,形成了省內各級醫療資源縱向貫通和對口幫扶,基層綜合醫療服務水平得到提升。2019年,全省半數以上的縣(市、區)縣域內就診率達到80%以上,其中25個縣達到了90%。
2月14日,山西發布實施5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地方標準,針對不同場所、不同人群的特點,從消毒分類、消毒重點對象、消毒劑配製、消毒程序以及消毒人員防護等方面予以規範,對集中醫學觀察場所、病例家庭等有效開展消毒、切實阻斷病毒傳播提供了針對性技術指引,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標準武器」。
復工復產「進度條」加速的背後,是山西近幾年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結果。1月21日,山西出台規定,政府在出讓土地前,由政府出資對開發區等有條件的區域實施區域評價,減輕企業負擔,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3月1日,《山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施行,將山西近幾年推行的「一枚印章管審批」、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等改革,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來。2019年全年,山西省承諾制試點項目2687個,同比增長107%,承諾事項全部實現無審批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