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萱 主任醫師
上海瑞金醫院 心內科專家
簡介:從醫30餘年,一直從事心血管內科臨床工作。近年來,從事於老年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特別是老年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臨時和永久性起搏器的臨床應用。
多次獨立承擔中央重要領導人的健康保健工作。承擔過中央保健局、上海市衛生局資助的臨床科研課題,為第一責任人,發表論文10餘篇。
擅長:老年高血壓、心律失常以及臨時和永久性起搏器、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等。
坐診時間:每周四坐診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心內科專家門診。
對於患者諮詢「早搏是心臟病嗎?檢查出早搏需不需要治療?」這個問題,杜萱醫生表示:「幾乎所有的人在一生中都發生過早搏,早搏並非非治不可,查出原因是關鍵!」
早搏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杜萱醫生談到,早搏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也可分為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兩大類。不伴有心臟病的稱為功能性早搏,伴有心臟病的則稱作器質性早搏。正常年輕人中39%~50%有早搏,60歲以上老年人中有76%~80%有早博。幾乎所有的人在一生中都發生過早搏,只不過許多人沒有感覺到而已。
生理性早搏多由神經紊亂、情緒激動、精神緊張、疲勞、更年期、飲食不節制、起居不規律、消化不良、過度飲酒及吸煙或濃茶、咖啡等引起。某些藥物也可誘發早搏,成年人的早搏大多與憂慮有關。
病理性早搏多發生於冠心病、高血壓、心肌炎、心肌病、二尖瓣病、甲亢性心臟病等。
早搏並非非治不可
杜萱醫生提醒:發現早搏者,可請醫生查出早搏原因,評價早搏的嚴重程度。如果能找到早搏原因,只要將誘發早搏的原因去除,早搏便可逐步消除。如果無法找到早搏原因,請醫生決定是否需要對早搏進行治療。
編號:PIC10429
對於偶發早搏,非由疾病引起,因對血液循環影響不大,一般不必治療。
頻發早搏,尤其是在心臟病基礎上可能演變為嚴重心律紊亂,或可能導致心絞痛與心力衰竭的甚至可能會對生命造成危險的,應注意治療。
對可治可不治的早搏,醫生應正確判斷早搏風險,幫助患者做出恰當選擇。如果患者較年輕,心臟狀態好,即使早搏次數較多,也可以先不治療,密切觀察。患者如果有遺傳性心律失常導致死亡家族史,或早搏伴暈厥和嚴重的器質性心臟病等情況,可能24小時早搏僅幾千次,也需要進行治療。
藥物治療無效的頻發性早搏,患者無法忍耐,影響生活質量或者產生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者,可採用經導管射頻消融手術治療室性早搏。
不頻發、症狀不明顯的早搏患者不建議進行射頻消融。
預約方式:
關注公眾號(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後台回復「杜萱+姓名+聯繫方式+看診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