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閩菜:廈門薄餅

2019-04-22   河山村秀

廈門薄餅

廈門薄餅,薄餅早在宋代就已流傳。傳說宋朝年間有個書生為應試,整天深居書齋,埋頭攻讀,廢寢忘食,連妻子三番五次呼喚也不開門。其妻不忍,逐用米磨粉制皮,包以肉、菜為餡,包成卷狀,給丈夫讓其邊讀書邊吃。後人仿製改米粉制餅為麵粉制餅,由於餅薄如蟬翼,故名薄餅。廈門薄餅是家家戶戶過春節必吃的一道菜,後登上大雅之堂,邊包邊吃,別有一番風味。

【原料】

主輔料:春卷皮 30 張、包萊(高麗菜)500 克,胡蘿蔔 300 克,豬五花肉 250 克,凈加力魚肉 50 克,蝦仁 200 克,豌豆苗 100 克,豆乾(豆腐乾)200 克,青蒜 250 克,凈冬筍 200 克。

調配料:雞蛋 2 個,干海苔 20 克,肉鬆 20 克,干扁魚 20 克,花生酥、綠豆芽50 克,蒜泥、料酒、白醋、白糖、味精、辣椒醬、花生酥、香菜、芥米醬適量,蝦湯 150 克,豬骨湯 100 克,香油少許,熟豬油 50 克。

廈門薄餅

【製法】

1.包菜、豌豆苗、青蒜洗凈,胡蘿蔔削皮洗凈與豬五花肉、蝦仁、冬筍、豆乾分別切成一樣規格的細絲。干扁魚下油鍋炸酥,研成末,冬筍下沸水鍋氽一下。

2.鍋置中火上,倒豬油燒熱,放入豆乾絲炒幾下,再把肉絲、蝦仁絲、冬筍絲下鍋合炒 10 分鐘,再倒入蝦湯(蝦殼燒成的湯)、骨湯燒沸,改用微火燜 1 小時,然後加入包菜絲、胡蘿蔔絲,翻勻再燜 1 小時(注意不要燒乾,中間可加適量骨湯)至熟爛,再投入豌豆苗、青蒜絲,拌勻再燜 2 分鐘加扁魚米、精鹽、味精、白糖調味,成為薄餅主要餡料。

3.雞蛋炸成蛋松,盛一小碟;加力魚肉切 4 片,用適量料酒,味精腌漬30 分鐘,然後下油鍋炸酥,撕成細絲裝小碟;綠豆芽去頭根入沸水鍋氽一下,撈出瀝干水分,用精鹽、味精、香油調味裝一小碟;干海苔下鍋油焙酥,加少許白糖拌勻,裝一小碟;蒜泥、白醋調勻裝一小碟;花生酥研末,裝一小碟,香菜用涼開水洗凈,裝一小碟;芥米醬、肉鬆、辣椒醬各分裝一小碟,共計 10 個小碟,連同薄餅皮,主要餡料一起上席。

4.吃時,先將薄餅皮張開,按口味抹上醬料,下海苔茸,主餡;再根據需要下各種配料,再撒上海苔捲起即可。

廈門薄餅

【特點】

各取所需,自卷自食。風味無窮,樂在其中。

【製作關鍵】

主餡料要燜爛。配料可多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