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1個農民,卻成河南政協委員,只因他家祖墳地挖出1件寶物!

2020-09-29   張愛談情說愛

原標題:只是1個農民,卻成河南政協委員,只因他家祖墳地挖出1件寶物!

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一躍而成了河南省安陽市政協委員,吳培文究竟做了什麼呢?有什麼貢獻呢?這還得從他家的祖墳地說起。吳培文是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人。1939年,日本占領了安陽,安陽老百姓被置於日本人的恐怖統治之下。用兩個詞來形容安陽老百姓的狀況,便是餓殍遍野、伏屍百萬。為了生存,吳培文和族叔吳希增打起了自家祖墳地的主意。他們當然不是要挖祖墳,而是要尋找一件寶藏。

武官村祖祖輩輩一直傳說,吳家祖墳地地下埋藏著寶藏,可惜的是數百年來都沒人挖到過。寶藏,在當時算是吳培文和族叔吳希增最後的希望,要是真能挖出來,拿去換個幾千、幾萬大洋,大魚大肉好好吃上一頓,那簡直太爽了!於是,叔侄倆決定動手。在自家祖墳地轉悠了好幾天之後,當年3月19日下午時分,地底下終於傳來了好消息!

吳培文老人回憶說,當時他和叔叔用的是洛陽鏟。這是盜墓界的一種神器。當洛陽鏟打到地底下十多米深時,忽然打不動了。將鏟子提上來一看,泥土上裹著銅銹。叔侄倆頓時興奮異常,終於找到了寶藏!

當天夜裡,叔侄倆找來家族裡的十多個小伙子開始挖掘工作。趁著夜色,十多個人飛快的挖著,然而因為寶藏距離地面太深,到天亮也還沒挖到那個深度。日本人當時對安陽的統治是非常嚴苛的,為防止被日本人發現,叔侄倆決定用原土將洞口掩蓋起來,待晚上再挖。第二天夜裡,參加挖掘的人變成了四十多個,挖掘進度快了很多。此後連續挖了兩個晚上,終於將探測到的寶藏挖了出來,乃是一件青銅大鼎。

據後來文物專家考證,吳家叔侄倆挖到的青銅大鼎是商朝武丁時期的東西,主人是武丁的王后婦妌。鼎身內壁刻著三個字:后母戊。說到這裡大家也就清楚了,吳家叔侄挖到的青銅大鼎正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后母戊鼎,也叫司母戊鼎,被收藏在國家博物館,是中國的鎮國之寶。

挖到寶鼎後,吳家叔侄將寶鼎藏在吳家大院,曾三次變換寶鼎的藏身之地,躲過了日本人追索。因此,新中國成立後,吳培文因為保護中國的珍貴歷史文物不外流,而獲得安陽當地政府的褒獎,並當選安陽市政協委員。這就是國寶司母戊鼎與它的發現者吳培文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