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歷史上最出色的十位二輪秀

2019-09-19     談球說愛

歷年的NBA選秀大會,都是球迷跟媒體關注的焦點。縱使偶爾會出現意外,也就是俗稱的水貨,在高順位被選中的球員,大機率後續在聯盟中都能打出不錯的表現。

畢竟能以高順位被選中,還是代表這些球員們普遍在最初就是被看好的。

當然,世事無絕對。絕非所有低順位球員的實力就跟他們的選秀順位一樣低。歷史上不乏球星甚至是名人堂成員是二輪秀的出身,這批人日後在NBA的表現確實狠狠打了NBA球探的臉。

那麼,NBA歷史上最強的十大二輪秀該是誰呢?

十、拉沙德·劉易斯

第十位,永遠是榜單最難選擇的位置。

在這一個位置上,筆者腦海浮現出了科沃爾、布澤爾、小喬丹、路威、里德等一堆球員提名,最後還是決定選擇這一個特別的男人。

在1998年選秀大會上,劉易斯以第31順位被西雅圖超音速隊選中。

當年的選秀順位不高,一定程度上在於他的風格實在奇特。

只是從後面的結果來看,他是特型球員的「先河」,而非球員中的奇葩。

劉易斯,是所在時代十分稀有的雙能鋒。

底角三分異常精準,具備左側低位吊打大部分小前鋒的能力,然而控球水準沒有小前的水準,移動速度平平,團隊防守不錯,但一對一盯防低位大前鋒又非常吃虧。

要是能在體系裡面擔當射手型大前鋒,劉易斯就會極具效率。

即使當年的選秀順位不高,但劉易斯是實打實的「人生贏家」類型的NBA球員。

NBA生涯中場均可以得到16.1分,5.6籃板,1.8助攻。兩次進入NBA全明星,拿過超大合同,並在2012-2013賽季隨熱火獲得總冠軍。

九、保羅·米爾薩普

米爾薩普本是典型的不三不四球員,官方穿鞋2.03米的身高的他從接觸籃球開始就一直打的是大前,在內線防守上會比較吃虧。或許因為這個原因,在2006年NBA選秀大會上,米爾薩普在第二輪第47位才被猶他爵士隊選中。

身高不足,那就靠態度與技巧來補。

初入聯盟時順位雖低,絲毫沒有影響他在聯盟中的建樹。

經過幾個賽季在爵士的的磨練與打拚,米爾薩普練就了一身對抗的本事,並補充了非常多的技能包,成為聯盟頂尖的全能內線。

生涯至今,米爾薩普能交出場均14.1分7.1籃板2.3助攻1.1蓋帽的不俗數據。

此外,這位二輪秀入選了4次全明星、入選了1次2防。

八、以賽亞·托馬斯

由於那不被看好的175身高,「末節之王」小托馬斯在2011年選秀第二輪第60順位才被國王選中。

進入聯盟後,小托馬斯很快就證明了自己是一位可以場均砍下20分的得分手。

2015-16賽季,小托馬斯在凱爾特人隊迎來了大爆發,賽季場均得到22.2分、3.0籃板和6.2助攻,入選全明星。

2016-17賽季,是小托馬斯的巔峰一季,場均能砍下28.9分5.9助攻,再度入選全明星。只是由於傷病,加之頻繁轉換環境的影響。

至此,「地表最強175」小托馬斯已輾轉了多支球隊,淪為聯盟的邊緣人。

即便這樣,這一個小個子二輪秀的籃球故事已經足夠讓人讚嘆不已。

七、尼古拉·約基奇

在2014年選秀大會上第二輪第41位,約基奇被丹佛掘金隊選中。

移速慢、體重過重,球探們當年都不看好他在聯盟的發展,才導致約基奇落得如此低的順位。

然而,這是一位讓人驚艷的二輪球員,毫不遜色於唐斯、恩比德這些高順位中鋒。

上賽季,約基奇交出了20.1分、10.7籃板、7.3助攻、1.4搶斷的豪華數據,躋身一陣。

能里、能外、能投三分、能傳、能像控衛一樣在高位擔當擋拆的發起者,約基奇真正第證明了即使是二輪秀,一樣能成長為獨角獸級別的劃時代球員。

今年,約老師也不過24歲而已。

六、德雷蒙德·格林

同樣是「不三不四」類型球員的格林,是NBA歷史上最具盛名的「鹹魚大翻身」的例子之一。

2012年NBA選秀,德雷蒙德·格林在第二輪第35順位才被金州勇士隊選中。

他的崛起,既有自身不懈努力的原因,也有外在的環境利好。

格林進入聯盟後,NBA開始主打快球,母隊勇士是把握住時代先機最活躍的球隊,他們主導小個陣容,使得格林可以充分發揮了自身的所有優勢。

作為球隊的「粘合劑」,格林具備強大的換防能力、出色的視野、不俗的傳球能力以及籃板能力。他總是能兼顧格林手中的球跟無球跑位的隊友,讓防守者顧此失彼。

生涯場均9.1分、6.9籃板、4.9助攻、1.4搶斷的數據也許不夠華麗,但是格林的場上作用其實遠大於這一個數據。

1次DPOY,3次總冠軍、3次全明星、1次2陣、1次3陣、3次1防、2次2防的榮譽累積,就是他價值的重要說明。

對於勇士來說,格林和湯普森、庫里一樣,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格林的存在,也是勇士隊四年三冠的重要原因。

五、吉爾伯特·阿里納斯

「現在我仍然穿著0號球衣,因為我要告誡自己每天都要努力。」

「0號特工」阿里納斯是一位讓人印象深刻的二輪秀。當年,阿里納斯在阿迪廣告中的歷程自白,估計不少老球迷們仍言猶在耳。

2001年NBA選秀,阿里納斯在第2輪第31位才被金州勇士隊選中。

雖然在當初沒有成為首輪秀的阿里納斯非常失落,甚至有點憤怒,但是他還是繼續努力、等待機會。在新賽季的下半段,阿里納斯就打動了教練並贏得首發機會,以優異的表現證明了自己一點都不輸於首輪秀。

全盛時期的大將軍,擁有在控衛里堪稱爆炸級別的得分能力,運球急停跳投無人能防,假動作逼真狡黠,起手如脫兔飛快。

可惜的事情是,在持槍事件之後,阿里納斯的生涯急轉直下,很快就消失於聯盟了。

大起大落,是形容阿里納斯NBA生涯最合適不過的詞語。因為不服輸的拼搏精神而大起,因為乖張的性格而大落。

生涯9個賽季,大將軍場均20.7分、3.9籃板、5.3助攻,3次入選全明星、1次2陣、2次三陣、1次MIP。

在如今控衛不再以組織為先、攻擊力井噴的籃球世代,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會想起十多年前那雙不等絕殺球入網就高舉的雙手呢?

四、阿蒂斯·吉爾摩

嚴格意義來說,這位在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活躍的頂級內線連二輪秀都算不上。

在1971年選秀中,吉爾摩在第7輪第17位才被NBA芝加哥公牛隊以及同時被ABA肯塔基上校隊選中,隨後吉爾摩選擇效力ABA聯盟,打了5個賽季。(1976年被ABA被兼并至另一個已經建立成熟的聯盟NBA)

在ABA的五年,吉爾摩是當之無愧的頂級巨星。5屆ABA全明星陣容、5屆ABA最佳陣容一陣、MVP、季後賽MVP、總冠軍所有榮耀一應俱全。進入NBA之後,吉爾摩延續了籃下的統治力,NBA生涯場均交出17.1分、10.1籃板、1.0蓋帽的數據,入選6屆NBA全明星陣容。

2011年,吉爾摩入選了籃球名人堂。

三、馬克·加索爾

在10多年前,NBA球探對海外的球員,尤其是來自歐陸的那些內線長人們,研究德可並沒有像現在這樣非常深入的考察和了解,這也導致了大量誤判的發生。

小加索爾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

在2007年選秀大會上,小加索爾第二輪第48順位才被湖人隊選中,但球隊並沒有選擇跟他簽約,隨後他被當作籌碼送到了孟菲斯灰熊隊。

來到NBA之後,沒有花費多少的時間,小加索爾就證明了自己攻守兼備,與哥哥保羅一樣都是頂級的內線球員。

至今,小加能交出場均14.9分、7.7籃板、3.3助攻、1.6蓋帽的數據,斬獲1次1陣、1次2陣、1次DPOY、1次總冠軍、3次全明星的榮譽。

二、羅德曼

如果說喬丹是最輝煌的天驕「小生」的話,那麼羅德曼就是NBA歷史上最光彩照人的草根「武丑」。

籃球基礎差,身高不足又打內線,這讓羅德曼的初始生涯不被看好。在1986年NBA選秀大會上,羅德曼在快要到落榜邊緣的第二輪第27順位才被底特律活塞選中。

羅德曼,是一位為防守與籃板而生的籃球手。

羅德曼的傳奇故事,無論因為老公牛入坑的球迷還是後來因為《灌籃》源源不斷愛上籃球的新球迷,估計都已經非常熟悉了。

2次DPOY、7次一防、7屆NBA籃板王、5次總冠軍、2次全明星,從二輪秀到名人堂成員,需要做什麼?

羅德曼,給出了他的答案。

首先,要擁有一顆為了挽救每一球權而不惜貼地平行的心。

一、吉諾比利

4冠、2次全明星、1次最佳第六人、2次三陣,吉諾比利是很難用榮譽與數據就能定義的球星。

同時,來自阿根廷的吉諾比利,也是NBA歷史上最難被定義的二輪秀,也很可能是最偉大的二輪秀。

在吉諾比利身上,球迷們幾乎可以看到巨星應該有的所有特點,他是上帝的左手,在馬刺的體系里是20分鐘的喬丹,也是天生的殺手。

時間回到1999年的NBA選秀大會,馬努在被第二輪第57順位的邊緣位置才被馬刺選中。

選秀結束後,吉諾比利並沒有馬上加盟馬刺,而是經協商後回到了義大利繼續打球磨練。

2002年在高手如林的世界賽場上,吉諾比利帶領阿根廷拿到第二名的好成績,隨後正式決定和馬刺簽約,征戰NBA。

後來的故事,家喻戶曉。馬努與鄧肯、帕克組成GDP組合,成為了馬刺隊隊史的經典球員。

在馬刺體系下,馬努在球權上大部分時間都在做自我犧牲,這也給馬努粉留下了一個關於他實力上限猜測的遺憾。

不過即使這樣,到了關鍵時刻,場上一絲一毫的之氣都會誘發潛藏在妖刀體內原始的巨星本能。

幸好馬刺管理層當年不像其他球隊,做到了慧眼識珠,不然他們就要錯過這麼一位偉大的二輪秀了。

NBA選秀,讓不少本來就家喻戶曉的大學明星球員,成為真正的球星,但並不是只有高順位的人,在未來才會有亮眼的表現。

從這些人的身上可以看到,選秀順位無法無法決定一切。

低順位的人也可能逆勢而上,成為一位傳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eERUW0BJleJMoPMO7Y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