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這樣用甘露醇,難怪挨了醫生批評

2019-09-18     中華現代護理雜誌

身為護士,在臨床工作中會經常遇到患者需要用甘露醇這種藥,作為一種常用藥,有些護士在使用中還存在一些錯誤的做法,不知下面的案例各位姐妹們有沒有遇到過?大家看了案例又會得到那些啟示?

臨床案例

護士小楊班上,醫生給19床患兒開了甘露醇靜脈點滴。她在孩子胖乎乎的小手、小腳上完全找不到一根血管,最後在手腕處找到了一根細血管,好在一針見血。

滴上液體不到十分鐘,家人過來說孩子哭鬧。小楊過去查看後發現針尖周圍皮膚稍紅,回抽尚有回血。她想:拔下重新穿刺,萬一穿刺不成功,家人有意見,叫備班小王吧,比自己資歷還淺。考慮了一會,她自作主張調慢了滴速,還自我安慰,慢就慢吧,反正也是進入體內了。

半小時後醫生問液體滴完了沒,小楊回答說快了。「滴快點才行,太慢起不到降低顱內壓的作用。」「我也想快呀,可患兒血管太細,滴快了外滲誰負責。」小楊不服氣地說。「血管不好,你要想辦法呀,我醫囑可是開的半小時內滴完。出了問題別說我沒有告訴你!」兩人為此你一句我一句爭辯了許久。

案例分析

護士肩負著給藥的重任,應掌握藥物的性能、作用機制、毒副作用、用法、用量,保證在正確的時間內,通過正確的途徑,給患者正確用藥。

案例中,小楊的做法欠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血管選擇不當

甘露醇因滲透壓高對血管有強烈的刺激性,毛細血管管壁薄,管腔細,易引起靜脈炎、外滲,嚴重者可致皮膚壞死。選擇輸液途徑首選中心靜脈輸注,其次外周靜脈留置針,禁止用一次性頭皮鋼針。在血管的選擇上,選擇粗大、直的血管,避免在關節部位穿刺。

對於穿刺困難的患兒可向護士長及靜療團隊報告,積極尋求幫助,若PICC穿刺困難,可建議醫生行CVC等,切不可在毛細血管輸液或自作主張調慢滴速,將面臨著液體外滲及藥物療效欠佳的風險。

2風險意識差

網絡的快速發展使患者更容易獲取疾病相關知識,隨著患者及家屬法律意識的增強,不規範用藥極有可能引發糾紛。

3工作經驗不足

不了解容易發生外滲、壞死的藥物要通過中心靜脈輸液,對患者缺乏人文關懷,預見性差。

正確使用甘露醇

甘露醇是一種大分子高滲性溶液,其藥理作用是通過快速進入血液循環以提高血漿的晶體滲透壓,增加血腦之間的滲透壓差,使腦組織水分移向血液循環內,從而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因此,用藥速度十分重要。傳統的用法是重力滴注和靜脈注射,為了提高輸液速度,常需採用加壓輸液。

利用重力輸液是最不可靠的一種方法,該法受輸液瓶高低,血管粗細,病人體位的影響,不能準確控制輸液速度。臨床上常通過注射器加壓、一次性頭皮針加壓、輸液加壓袋加壓這三種方法實現。以上幾種方法均由人工操作,壓力控制不均勻,致輸液速度時快時慢,不能保證勻速輸入,且易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浪費人力,如病區同時有幾個病人用藥,護士將分身乏力。

隨著對甘露醇的研究深入,有學者提出用微量泵和輸液泵能將藥液均勻注入血管,靜脈損傷小,且能保證在30分鐘內將藥液滴完,可有效緩解人員不足帶來的壓力。

用藥前要評估患兒血管情況,治療方案。因該藥降顱壓效果多數在 4h 內,因此醫囑常開具Q 4 h 或Q 6 h給藥。在選擇輸液工具時應選擇合適的血管通路裝置來滿足治療的需要。新生兒、兒童應選擇22-24G靜脈留置針。

置管時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損傷時動作應輕柔,穿刺肢體制動以減少對血管的刺激,造成血管內膜損傷,引起外滲。

甘露醇使用注意事項

(1)用藥前要檢查藥液是否在有效期內,瓶身有無裂縫,液體有無變質及結晶,若有結晶可將液體瓶放在熱水中浸泡待結晶消失後再用。

(2)使用甘露醇時忌和其它藥物混合靜脈滴注,用藥時間控制在15-30分鐘內。

(3)甘露醇遇冷或者濃度高於15%時易析出結晶,當甘露醇濃度高於15%時,應使用有過濾器的輸液器,臨床常用的一次性輸液器無法過濾直徑小於或等於15微米的微粒,最好使用精密輸液器。

(4)輸液時嚴防漏到血管外,引起局部組織壞死,一旦發生外滲要及時處理。

(5)為了避免用藥時疼痛,可在輸液肢體加溫,相對其它溶液,甘露醇可加溫使用。研究發現,20% 甘露醇注射液在靜脈滴注過程中恆溫加熱 35 ℃,可以使靜脈血管明顯擴張,緩解因疼痛而引起的血管痙攣;同時又可防止大分子物質沉積於血管內側壁,減少對血管內皮細胞的直接損傷,減輕對靜脈的刺激,減少靜脈炎的發生。

(6)用藥時要及時巡視,發現穿刺點紅腫,疼痛或局部皮膚發白時,立即拔出,用25%硫酸鎂濕敷,抬高肢體以減輕水腫,更換肢體穿刺。

甘露醇是臨床上降低顱內壓的常用藥物,隨著輸液理念的轉變,輸液產品的更新,護士也應與時俱進,熟練掌握靜脈治療相關知識,將科室現有的輸液設備發揮最大作用,根據不同病人的具體情況,選取合適的輸注方式,正確執行醫囑,保證患者安全。

來源:「中國護理管理」公眾號

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號(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和微信公眾號(cjmn201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cZIQ20BJleJMoPMmgM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