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立枯病是大棚番茄生產過程中,常見的病害之一,剛出土的幼苗和大苗均可發病,幼苗受害後,白天萎蔫,夜間恢復,病苗莖基部會產生暗褐色橢圓形病斑,隨著病情的加重病斑逐漸凹陷,並繼續擴展,繞莖一周後莖基部縊縮變形,幼苗逐漸枯死,植株保持直立,呈立枯狀,該病一般在番茄定植後發病,濕度大時恐怖組織開始腐爛,並不被產生淡褐色蛛絲狀霉層,後期形成菌核,下面有小編來介紹一下番茄立枯病的發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一、發病原因;
番茄立枯病病的病原菌是立枯絲核菌,該病菌不會產生孢子,主要以菌絲和菌核進行傳播和繁殖,立枯絲和均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可在土壤中腐生2至3年,病菌菌絲能直接侵入寄主,不要通過灌溉和帶菌農具進行傳播,最適宜該病發育的溫度範圍在24℃,溫度低於12℃或高於30℃時,病菌生長會受到抑制;春秋番茄育苗期苗床或定植後棚室環境與病害關係十分密切,苗床或棚室溫度、濕度過高,光照不足,通風性差,土壤水分過多,使用未腐熟的農家肥,播種過密或間苗不及時,均利於該病發生流行。
二、防治方法;
1、合理輪作換茬;
番茄立枯病病原菌的菌絲級或菌核在土壤中存活時間較長,連茬輪作種植,利於該病連年發生,因此需要合理安排人做,以減輕立枯病的發生。
2、培育無病壯苗;
要選用無病原菌存在的土壤配製育苗營養土,根據當地的氣候情況確定合理的定植時間,適時育苗並加強苗床管理,育苗期間,苗床溫度應控制在30℃以內,並加強苗床通風降濕,注意幼苗防病和煉苗,及時清除病苗,弱苗,並加強病區隔離。
3、棚室土壤消毒;
同時種植番茄可利用夏季高溫季節,精心整地進行大棚土壤消毒,以消滅土壤中的病原菌,在整地前要徹底清除棚室內病原菌以及雜草,採取深耕整地,工地後要進行土壤,藥物及太陽能物理消毒,不消毒,可每畝用20%多菌靈4kg,或50%敵克松1.5kg進行消毒;太陽能物理消毒時,在夏季高溫季節利用太陽能高溫悶棚物理進行消毒殺菌。
4、科學栽培管理;
基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適量的磷、鉀肥為輔,定植密度不宜過大,澆水時要適時適量,儘量不要採取大水漫灌的方法,可採用滴灌或膜下澆水的方法進行澆水,澆水後,要做好棚內溫度,濕度及以及地溫管理,空氣濕度過高時要及時通風排濕,地溫低時要及時中耕鬆土保溫,以增加土壤的透氣性,秋末和冬季要及時進行保溫措施,預防根系受凍,以減輕病害的發生。
5、藥劑防治;
番茄立枯病的發病部位在根部和根莖基部,可採取藥物灌根的方法進行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50%井岡黴素水劑兌水配置1500倍液,或撲海因可濕性粉劑配置10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天灌根一次,連續灌根3至4次,不灌根外,也可選用噴霧藥物進行防治,可選用80%利君沙對水配製500倍液。或3%多氧輕水配製600倍液或20%菌毒剋星。對水配製7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3至4次,可達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歡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