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省直機關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國」大合唱進行了第五場比賽。作為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合唱隊伍中的一員,我終於有幸感受到在2800平米的演播大廳為祖國放聲高歌的激動心情。在唱出《在燦爛的陽光下》的那一刻,合唱團的歌聲深情而堅定,所有人的臉上仿佛都充滿了燦爛的陽光。
6月末,接到參加局合唱團練習的通知時,我還是自信滿滿的,畢竟大學時期也參加過類似的合唱節目。我對合唱的直觀了解就是唱得齊,當然聲音還要大,不能跑調,把握好這三要素就萬事大吉。然而被分到女和聲部之後,我心中的合唱三要素立刻崩塌了。因為合唱可不僅僅是大家湊在一起唱歌,它是聲樂藝術的一個重要部門,有多個聲部,要求同一聲部統一、不同聲部和諧。簡單地說就是團友間的聲音配合非常重要。比如我們女和聲部必須將原有的歌曲的主旋律從腦海里抹去,重新學習和聲部的旋律。這對我們唱和聲的團友是一個小小的挑戰。
合唱團練習了近三個月。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團友們先從最基本的發聲、唱樂譜開始練習,由最初的降調到演出時用正常的音調去演唱,從生疏、走音到各聲部的「步調一致」,我們一步一個腳印,每次都有進步。和聲部的團友為了牢記曲調,不被主旋律影響,練習時將老師的準確唱法錄到手機里,閒暇時間就會聽一聽,跟著哼唱。雖然只有簡短的幾句旋律,但唱起來真的很不容易。
當我們一次次聽到自己演唱出完整的歌曲時,才體會到了什麼叫「態度決定一切」。唱歌我們不是最專業的,但是我們用最敬業的態度對待此次合唱:無論工作有多忙,也不放棄每次跟著老師排練的機會;無論天氣多麼炎熱,團友們也都鼓足了勁頭唱出愛國的激情;無論外面雨下得有多大,團友們也會伴著雨聲認真地做「嘛唻咪嘛,下雨了」的發聲練習……
三個月的時間如此短暫,仿佛昨天還沒有聽過的《在燦爛的陽光下》和《中國精神》現在一字一句、一聲一調早已熟記於心。三個月的時間卻又如此的漫長,我與團友、老師仿佛是認識了許久的老朋友,互幫互助,互相勉勵。
那天,我們終於站在了舞台上,在現場還接受了黑龍江電視台的採訪。悠揚的歌聲久久迴蕩在寬敞的演播大廳,聽到團友們宛如天籟的歌聲,看到觀眾臉上綻放的燦爛笑容,我真正體會到有付出才會有收穫,這份收穫是站在舞台上的自信,也是身為測繪人為祖國獻歌的驕傲。
比賽已落下帷幕,比賽的分數在腦海里已漸漸變得模糊,但我們的歌聲卻仍然在耳邊迴響,久久不肯散去,如同我們對祖國的熱愛。參加合唱團的短暫經歷,是我對生活的一次珍貴體驗,它必定會成為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
來源丨哈爾濱地圖出版社孫藝桐
圖片丨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工會王美傑
文案策劃與采編丨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