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幾種教育態度的父母,很難教出優秀的孩子,你中招沒

2020-09-04     淘媽育嬰

原標題:有這幾種教育態度的父母,很難教出優秀的孩子,你中招沒

文|淘媽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家長的教育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一生。如果家長的教育態度是正確的,會助力孩子的優秀成長;相反,如果家長的教育態度是錯誤的,除了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還會給孩子帶來一輩子的傷害。有這幾種教育態度的父母,很難教出優秀的孩子,看看你中招沒。

1. 父母在上,孩子在下

很多父母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認為教育就是「父母說,孩子照著做」。在很多事情上,孩子沒有選擇權、決定權,只是父母意願的一個執行「工具」。在父母看來,這是一種很高效的教育方式,能省去很多麻煩。但是對於孩子來講,他們是壓抑的,對父母是口服心不服。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一旦離開家長的視線,很可能就手足無措,或者是「報復性」地和父母對著干。要知道,教育並不是單方面的灌輸,而應該是親子雙方互動、交流的。

2. 對孩子限制太多

「騎那個車太危險了,還是不要騎了。」

「那沙子多髒啊,快別玩了。」

……

相信很多家長都和孩子說過類似的話,對孩子約束太多,限制太多。孩子本來興沖沖地想去做一件事,還沒開始就遭到家長的反對。其實我們知道,家長這樣做也是出於孩子的安全、衛生、健康考慮,但是這樣的做法真不可取。如果是威脅到生命、觸及底線,或者是損害他人的行為,家長是應該及時制止。但如果只是稀疏平常的小事,家長大可放心地讓孩子去做。髒了就洗,錯了就改,摔倒了再站起來,只有孩子的能力被激發,他們才會獲得進步和成長。

3. 以大人的標準要求孩子

「這麼小的事情你都做不好,你還能幹什麼?」

「錯了就是錯了,別找藉口。」

……

很多大人在不自覺中就會以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當孩子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就會很生氣、很失望,甚至會打壓孩子。當你生氣的時候,不妨想一下,如果讓你在孩子這年齡做這件事,你真的就能做的比孩子好?孩子犯錯不一定就是故意的,很可能就是因為孩子經驗不足、能力達不到。家長應該和孩子好好溝通,然後找到原因,幫助孩子一起克服。家長不要期望孩子能一步登天,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讓孩子慢慢去成長。

4. 貼標籤

孩子不和人打招呼就是沒禮貌;不懂得分享就是自私;經常哭就是沒出息……很多父母在遇到一件事,孩子沒有如己所願做到的話,就會給孩子貼上各種標籤,還會時不時拿出來講。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可能完全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事、生活。他不打招呼只是因為不認為對方;他不分享,只是因為這個東西是它的最愛;他經常哭,可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所以家長要了解孩子這樣做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而不是隨意定義孩子。要知道,你常常這樣說孩子的話,孩子就會形成一種心理暗示,慢慢就真得變成那種人了。所以家長要多尊重孩子,多傾聽孩子,幫助他克服困難,變得越來越好。

淘媽說:教育一定要有正確的態度和方向,一旦態度錯誤,偏離方向,孩子就會朝著我們期望的反方向發展。如果你也有以上這幾種態度的話,現在該還來得及,別等真的傷害了孩子才後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M_wWXQBURTf-Dn5YWX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