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日本走上軍國主義擴張道路以後,對中國的情報收集就全面鋪開。日本派遣大量間諜,深入中國大陸,滲透社會各個階層。收集各類情報、測繪地圖、編撰兵地要志,為將來的侵華戰爭做足準備。
早在抗戰爆發之前的1920年代,日軍便已經完成了中國大多數地方的軍用地圖編制。這些地圖之詳細精確,讓人嘆為觀止。可以說,最早丈量中國的就是這些日本間諜。日本軍部對中國大地的了解,比任何一個中國人都詳細。
與此同時,日本在中國布置了許多間諜網絡,日本陸軍內部有中野學校,專門負責培訓派往中國的間諜。這些日本間諜會多種中國方言,外貌神態都酷似中國人,潛伏在中國各個角落,把情報源源不斷地輸往日本。
從國民政府高層,到街頭巷尾的牆面廣告,日本間諜無孔不入。難怪中日交戰,明明是在中國土地上進行,日軍反而比中國軍隊更熟悉地形,屢屢從出其不意的地方衝出來,包抄中國軍隊的後路。日本間諜多了,總會有被識破的,最早被中國方面抓住並處死的日本間諜是石川伍一。罪名是竊取「高升」運兵船的行蹤,導致該船被日本海軍擊沉,船上700多名淮軍將士喪生,並引發了甲午戰爭。
石川伍一從中學開始就學習漢語,21歲時被派往中國,加入漢口樂善堂。這是個日本人開的藥店,店主岸田吟香,一個日本商人,卻自發地配合日本軍部從事間諜活動。
這是當年日本對華間諜活動的一個縮影,不僅是日本政府和軍部,連普通的日本人也自願地參與到情報收集活動中。這個岸田吟香用開店賺到的錢,支持間諜活動。樂善堂在中國的多家分店,都是日本間諜的活動中心。
石川伍一在樂善堂負責的是地圖測繪,他和同伴偽裝成商人,走遍整個四川,製作了一份非常詳細的報告和精密地圖。幸好,日軍後來沒有能力攻入四川,否則日軍肯定是不會缺當地軍用地圖的。
後來,石川伍一被派往天津,作為日本駐華武官的助手,繼續從事華北、東北地區的情報收集工作。北洋水師所在的煙台、威海衛等地,都在他的收集範圍內。
完成這些情報收集工作後,石川伍一在天津英租界的松昌洋行潛伏下來。他通過一名清軍小頭目,結識拉攏了天津軍械局的書辦劉棻,從他那邊得到了大量清軍的情報。
甲午戰爭爆發後,中日進入交戰狀態。日本方面乘英國「重慶」號客輪撤離駐華使館人員,不過像石川伍一這樣的間諜沒有離開,繼續負責收集清軍方面的情報。沒想到,一個偶然事件使石川伍一的身份暴露出來。
「高升」號上遇難的清軍中有一名軍官,他的哥哥賈長瑞聽說弟弟被日本軍艦殺害,便領著一幫人衝上「重慶」號客輪,把船上日本人給痛打了一頓。混亂中,清軍得到了一封日本領事館武官的密信,信上有留華間諜的部署情況。
這封信引起了李鴻章的重視,加強對天津英租界的監視,終於發現了石川伍一這個日本間諜。李鴻章通知租界方面,協助抓捕間諜。美方則聲稱租界內一個日本間諜都沒有。等到石川從英租界搬到劉棻家裡,清軍這才逮捕了他們。
被捕後,石川伍一供認自己是日本間諜,但並沒有刺探「高升」號運兵船的直接證據。當時美國領事館向清政府施加壓力,要求不能殺死間諜,只能驅逐出境。事情就這樣鬧到了總理衙門,光緒皇帝這才知道此案,要求對間諜判處死刑。
李鴻章頂住了壓力,槍斃石川伍一,劉棻被斬首,朝野內外一片叫好。不過,朝廷內有人認為李鴻章原本企圖把這起間諜案給壓下去,私下處理。因為劉棻所在的天津軍械所的負責人,正是李鴻章的外甥張士珩。
劉棻勾結日本間諜,張士珩肯定逃不掉承擔責任。事實上,張士珩最後確實以玩忽防務的罪名被革職,想來李鴻章一開始就知道此案會牽涉到自己外甥。
李鴻章頂住美國人的壓力,毅然決定槍斃石川伍一,恐怕其中有一部分有原因,也是為了和日本人劃清界限,防止有人說他通日吧。
後來,清政府還抓獲多名日本間諜,而刺深北洋水師更詳細情報的日本間諜宗方小太朗,並沒有被發現。總的說來,清政府對日本間諜的防範工作做得極差,保密工作形同虛設。這也是清軍對外交往或作戰中,總是處於十分被動地位的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甲午日諜秘史》、《甲午日諜第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