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充足水源,巴基斯坦農業如何應對?

2019-08-28   有農有藝

水資源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在農作物生產環節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巴基斯坦雖然境內有多條河流,但是季節性較強,且降雨量不多,水資源難以可持續。再加上巴基斯坦作為農業大國,以種植業為主,每年需要大量的灌溉水源,無疑給本就不豐富的水資源以更大的供應壓力。

巴基斯坦財政部主持了2017—2018財年的經濟調查,其中羅列了這一年的經濟狀況。調查報告稱,農業部門取得了「了不起」的增長,選定目標為3.5%,實際達到了3.81%。高耗水的作物增長也都超過了原定目標,水稻生產實際增長了8.65%,而甘蔗增長了7.45%。

顯然,農業的繁榮是由這些需水量大的作物帶動的,這也就意味著,有更多的農民傾向於多種一些水稻和甘蔗。

調查還提到,2016—2017財年的水稻種植面積超過4086萬畝(大致相當於湖南),而本年達到了4348.5萬畝。「國內的米價更高了,由於補貼,農業生產資料的投資也更容易,再加上農業諮詢服務的發展,而大米的出口市場也增大了。這一切都使得有更多耕地改種了水稻。」調查指出,水稻種植面積增加了6.4%,從而使得大米產量達到了744.2萬噸。

調查同時指出,甘蔗的種植面積也從上一年的1827萬畝增長到了今年的1969.5萬畝(大致與廣西相當,差不多是中國的70%)。這一年來,甘蔗種植面積擴大了7.8%,而產量也相應提高了7.4%——由7548.2萬噸上升到了8110.2萬噸。

然而,種植業的高速發展是大量的用水量換來的。

例如,甘蔗需要1500—2500毫米的降水量(或其他方式提供的同等水量)才能完成生長。換句話說,要生產1千克的甘蔗,就需要用1.5—3立方米的水。類似地,巴基斯坦每消耗1立方米的水,才能生產出0.45千克的大米,這比亞洲其他國家低了55%的效率,亞洲平均1立方米水即可生產1千克大米。

由於水稻和甘蔗的種植效益較高,大多數農民都會選擇這兩種作物,如果不加以任何教育,採取措施提高人們的節約用水能力與節水灌溉意識的話,水資源的消耗只會更加嚴重。有數據統計,巴基斯坦的灌溉農業消耗了大約95%的水資源。

此外,全國大約有100萬座管井,它們抽取了678.42億噸地下水用於灌溉,這一數量比地表水渠能提供的水資源還多20%。

在農村存在水資源大量浪費的同時,向城市提供可飲用的凈水也成為了一項挑戰。國家水資源政策中規定的最涉及資源供給的內容之一,就是為所有人提供安全的飲用水和潔凈的排水設施。為了向這一目標努力,政策要求促進城市用水管理,調整市民用水的水價。鼓勵減少供水系統的滲漏,促進其恢復,治理工業污染,努力為每一個人提供可持續的水資源供應。傳統灌溉方式的改造,節水灌溉技術的運用,以及地下水資源的合理保護與利用,成為巴基斯坦農業進一步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

政府也意識到了水資源的短缺現狀與農業用水的不科學性,發展節水農業成為巴基斯坦的首選,中國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國與巴基斯坦開展農業合作,在巴基斯坦國內設立多個培訓班,藉助「一帶一路」,將更多節水灌溉技術傳入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的基礎設施規劃將修建印度河水壩的目標重新提上日程,希望既可以緩解電力緊張的局面,又可以利用水壩的儲水功能,為農田提供穩定供水。

此文由《有農有藝》全球農業研究室編寫,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