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史回眸:流光歲月,八套警服記錄60年時代變遷

2020-04-04   軍史解密

作為警察身份和執法的重要標誌,警服是在展現警察精神風貌和集體形象的同時,也折射出各個時期公安工作和社會歷史的發展軌跡。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民警察服飾走過60多年風雨歷程,歷經「五〇式」、「五五式」、「五九式」、「六六式」、「七二式」、「八三式」、「八九式」、「九九式」八次變革,逐步形成了現今功能完備、種類齊全的人民警察制服體系,可以說每一次「更新換代」都見證了共和國公安工作的發展歷程和政情社情的風雲變幻。

「五〇式」警服

新中國成立之初,社會形勢錯綜複雜,反特剿匪、保護新生政權成為這一時期公安工作的重點。在百廢待興、政務繁雜的情況下,黨和國家領導人卻十分關心人民警察隊伍的正規化建設,1950 年2 月 ,新中國的第一代裝備全國公安隊伍、具有統一標準的制式警服——「五〇式」警服誕生了。

「五〇式」警服的著裝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著裝非常接近,採用了相同的布料和樣式,其區別是布質胸章標有「人民警察」字樣,臂章為盾形,上方橫寫黑色「公安」二字,下方綴軍徽,分為男幹部服、普通民警服和女式警服三種。其中,男幹部服款式為上衣為翻領,上下四個衣兜,下邊兩個為吊兜,兜蓋配有紐扣,不佩戴領章,下裝為西褲;普通民警服款式為上衣四個口袋為平袋,下裝為馬褲、打綁腿(1951 年取消,褲腿改釘七個黑色化學暗扣);女式警服款式為列寧裝,上衣為大翻領,左胸一個小兜,下襟兩個斜插兜,前胸兩列紐扣,下裝為西褲,系帶銅扣的布腰帶。三種警服顏色為冬季墨綠色警服,夏季米黃色單衣,消防警冬夏均為上綠下藍,警帽均為大檐帽,帽徽為黃邊紅五角星,內嵌「公安」字樣。「五〇式」警服一直沿用到1956年。警服的標誌服飾為:胸章、臂章、帽徽、領章。

「五五式」警服

新中國成立以後,經過3年經濟恢復時期,國民經濟情況得到根本好轉,中蘇的友好合作關係進一步加強。1952年在前蘇聯的幫助下, 新中國的國民經濟建設活動在全面恢復中, 同時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打擊政治、經濟犯罪活動的「五反」、「三反」運動。這一時期, 公安工作的重點是打擊犯罪、保衛經濟建設。參照蘇聯及其他人民民主國家的經驗, 於1953年設計了「五五式」警服。1954 年,該套警服由中蘇間國際列車的乘警試穿。後經修改定型後,該套警服率先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九城市的民警中換裝。1956年夏季開始在全國公安機關推廣。

「五五式」警服分為男女式兩種,服裝樣式與「五〇式」警服趨同。「五五式」警服夏裝各警種均為斜紋布面料,上衣為草綠色和白色,下裝為藏青色。冬裝均為藏青色。男民警戴藏青色平頂大檐帽,女民警戴藏青色無檐軟帽,帽頂沿邊均鑲有2毫米的正紅色牙線;冬季均戴栽絨帽;夏季值勤交警配發白色盔帽和白色手套。「五五式」警服的帽徽為銅製直徑32毫米的凸圓形狀,中心為國旗圖案,紅色琺琅旗底,金色五角星,外繞金色齒輪、麥穗及光芒。警服的標誌服飾為:帽徽、胸章、牙線。

「五九式」警服

1958 年,在對「五五式」警服改動的基礎上,設計定型設計定型「五九式」警服。1959年10月1日起陸續換裝。「五九式」制服將服裝顏色由藏青色改為藏藍色。警褲、裙兩側的寬窄紅色線條,改為統一的窄紅線條。同時,取消「中國人民警察」、「中國人民經濟警察」、「中國人民鐵路警察」布質胸章,改為佩戴長斜方形紅色塑料領章,章板中間綴金色盾牌,盾牌浮雕國旗圖案。該款領章符號寓意人民警察將繼承紅軍的光榮傳統,防禦敵人,保衛祖國,做祖國和人民的堅強後盾。「五九式」警服的帽徽與「五五式」相同。

「六六式」警服

1966年5月,由於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 許多公安機關被軍隊接管, 實行軍事管制。同年7月經批准, 全國實行制式、技術規格和質量均與解放軍幹部相同新的民警服裝, 從9月1日起全國人民警察統一著裝「六六式」警服。

「六六式」警服的各警種服裝的上衣均為草綠色, 下裝均為藏藍色, 無紅色褲線。「六六式」警服取消大檐帽,帽徽為圓形國旗圖案,周圍雕金色麥穗和齒輪。警服標誌服飾為:帽徽、領章。

「七二式」警服

1972年1月,為區別軍、警服裝,突出人民警察的特點,對「六六式」警服進行改動,實行「七二式」警服。警服(消防警除外)上衣的顏色由綠色改為藏藍色,與褲子顏色相同。帽子、手套、大衣顏色也改為藏藍色。恢復「五五式」大檐帽;夏季交警在戴大檐帽時罩白布罩,帽罩上有藏藍色牙線。1974年5月1日起,夏季警服改為上白下藍,男民警戴藍色大檐帽,女民警戴藍色無檐帽,均罩白色藍牙線帽罩。「七二式」警服的帽徽為圓形紅色國徽圖案。警服標誌服飾為:帽徽、領章。

「八三式」警服

1982年召開的中共十二大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綱領性方針, 成為了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旗幟。為了對外做好改革開放的保駕護航工作, 對內大力推進隊伍現代化、規範化建設, 公安部在1983年完成了「八三式」警服的設計和投入使用。男警服為中山裝式, 女警春秋服上裝為列寧裝式樣, 下配裙、褲兩種。交警春秋服上為白色、下為橄欖色, 其他警種統為橄欖色, 夏戴大檐帽, 冬戴栽絨帽, 配發米黃色 (交警白色) 夏季長、短袖襯衫。1987年4月增配臂章和警號。「八三式」警服的標誌服飾為:帽徽、肩章、領章、臂章、警號、袖口線、褲 (裙) 側線。

「八三式」無論從整體設計上還是質地選擇和工藝加工上,都更能體現人民警察的莊重嚴肅、威武雄壯的氣概和警容風貌,成為很多老警察心中的「最愛」。

「八九式」警服

「八九式」警服是對「八三式」警服的改進, 取消了褲裙側線, 警帽增配金黃色裝飾帶, 改革了領章和臂章。1992年, 警號改為硬塑料的藍底白字, 肩章由懸掛式改為直接縫製警服上, 隨警服配發白色襯衣和帶有公安標誌的領帶。1993年中國警察首次授銜, 警服的領章由警銜標誌替代。「八三式」警服的標誌服飾為:帽徽、肩章、警銜、臂章、警號、袖口線、領帶。

「九九式」警服

為了體現警察的職業特點, 滿足各職能警察的實戰需求, 實現與國際警服的接軌, 既體現國家執法者的威嚴, 又讓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1999年全國開始換髮新警服「九九式」警服,顏色選用與國際警服主流色調相一致的藏青色或藏藍色, 款式分常服、執勤服、作訓服和多功能服4 種。常服作為禮儀性服裝, 執勤服用於日常執勤, 作訓服用於巡警、特警等處置突發事件、執行追捕任務和進行訓練時穿著, 多功能服分帶反光條 (交巡警) 和無反光條 (普通民警) 2種。常服為西服翻領式, 高級警官內配白色襯衣和織有警徽的深藍色領帶, 交警內配淺藍色襯衣和深藍色領帶, 普通民警內配鐵灰色襯衣和銀灰色領帶, 2005年襯衣統一調整為淺藍色。警服的標誌服飾為:帽徽、領花、胸徽、警號、警銜、臂章、領帶。

時代在變,警服的式樣也經歷了數次變遷,但它在每一位警察心中的含義和分量從未改變,那份忠誠和信仰以及「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