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易經》包羅萬象,確實指引我們很多。

2019-09-23   嘉域李浩誠

《易經》是一本講君子德行的書

易經這本書了首先講的就是君子德行的一本書,幾乎每一個卦裡面都在講君子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德行,比如說要具備謙虛的德行,要具備一些勇於奉獻的這樣的精神,遇到困難自強不息,同時做人還要厚德載物,等等。它講了很多怎麼樣去修行,怎麼樣自己的德行會修養得更好的這樣的一種思想。

《易經》是一本系統講解陰陽變化的書

有一句話叫做易以道陰陽,就是說易經這本書把宇宙天地人生的無限神奇的變化都安置在了陰陽這兩種力量當中,比如高興為陽,傷心為陰;白天為陽,晚上為陰;晴朗為陽;陰天為陰......

陰陽了是兩種狀態,它用兩種符號來表示,一根了是一條連著的直線,表示陽,一根了是斷開的直線,表示陰。那它起了個名字就叫做爻,那麼連載一起的直線我們叫為陽爻,斷開的直線我們叫它為陰爻。也就是說陰陽構成了這個世界,也建立了易經的符號帝國,它實際上就囊括了宇宙萬物和人生百態。

我們想想是不是凡事都有兩面性,在我們現代的生活當中也會經常用到兩面,不要太絕對了。其實換一句話就是說這就是陰陽兩個方面,所以我們只要掌握和把握了陰陽變化的這個道理,其實就可以駕馭我們的人生了,也就是我們遇到事情以後,我們要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我們要學會轉念,我們要學會轉換思維,很多的問題了就會迎刃而解。或者讓我們通過思維的轉換,讓我們不好的心情有一個轉換,由陰轉陽或者是由陽轉陰。

《易經》是一本探究吉凶禍福的書

如果有機會我們打開易經,我們翻開這本書我們就會發現很多的卦象,它是一卦一卦的,這個了我後面再跟大家來講,為什麼叫卦。

我們看到這些卦象就會發現,後面經常寫的是吉凶悔吝這樣的一些字眼。這又是告訴我們什麼呢?吉當然是往好的方面發展了,凶就是另外一個方面,如果用陰陽的思維來看,吉就是為陽,凶就是韋陰,當然還有些悔吝咎,後悔的悔,上面一個文下面一個口的吝,還有了難辭其咎的這個咎。其實這些它都有不同的含義,也是一種狀態,其實這些就是幫助我們對事物發展的變化做一個判斷,當我們做一件事情,能把握事物發展事物變化的規律,也就是說能遇見到能預測到它發展的方向,那麼我們就知道該如何去做。

當我們能夠把握事物發展規律的時候,實際上我們就做到了心中有數,也就會做到從容不迫,為什麼我們會心慌,為什麼我們會發脾氣,實際上是因為我們對當下的事情把握不住,當我們能把握住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就會變得淡定了,這個就是生活的信心和力量的源泉,我們遇到事心理就不慌了,變得從容淡定,這個就是要我們把握住事物發展的規律,於是我們就具備了對事物發展的預見性,我們就可以做到相應的一些處理,或者我們該做的一些事情,我們都會把握好節奏。

《易經》是一本揭示事物變化根源的書

在易經當中它說到一句話,叫做:生生之謂易。第一個生了是生命的生,第二個生了也是生命的生。也是生機勃勃的生,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一切事物的變化的根源就是生生,比如說咱們的生命,生命就是讓它生,不斷地去發展,不斷地去旺盛,可是了自然規律當中有生就有死,這個就是規律,有花開就會有花謝的那一天,那麼按照自然規律死也就是生。

我們首先考慮的問題就是生,或者死就是生,讓它去生,我們要讓自己生活得好,生活得有意義,其次了,要讓別人生活的好好的,讓別人或者我們和他一起活出生命的意義來,那這樣的一個世界就是一個君子的世界。君子的世界了是光明的世界,是美好的世界,也就像我們現在說的充滿正能量的世界,那《易經》了一共有六十四卦,從剛開始的乾坤兩卦開始,慢慢地去發生髮展變化,在這個歷程當中又經歷了很多事情,到了最後的六十四卦的一個結尾,我們會發現這就是一個生命的循環,那到了後面了又要進入到下一個周期的開始,所以了她就是一個循環發生髮展變化的一個過程的這樣的一本書。

《易經》是一本揭示中國思想文化本質的書

《易經》的重要性可以用四句話可以概括:「群經之首,文化之源,智慧之海,生命寶藏。」從這四句話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得出《易經》的地位了。

《易經》的思想了,它首先是對我們先秦時代的諸子百家都有著非常非常深遠的影響。如果我們有機會讀讀其他的經典,我們就會發現,原來這些經典的思想源頭都在《易經》裡面,它只是用了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方式來闡述著同樣的道理。

比如說儒家文化講的是仁愛,講的是益和利,它也堅持了《易經》的這個生生的原則,易經有一個卦叫做家人卦,這個家人卦裡面就講了五倫的關係,夫夫婦婦,父父子子,它講的這個關係實際上在我們傳統的儒家文化當中了,這個就是五倫關係。

所以我們從《易經》當中也能夠看到,儒家文化的思想源泉。還有了就是道家文化的思想,道家講的是無,講的是自然,講的是陰陽,在老子這本書《道德經》這本書裡面就會講到「高下相傾,長短相較,難易相成,音聲相和......」實際上了也是陰陽的兩個方面,我們仔細的去讀《道德經》會發現,其實他講的是《易經》的陰陽思維,它也堅持了《易經》的陰陽的原則,我們看到儒家的思想和道家的思想,它實際上代表了《易經》裡面的兩個方面,所以他們根本就不是對立的,是角度不一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