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工作更有效率,你需要先打造好的工作環境

2020-01-16   皇家進修所


圖片來源:LYCS Architecture


Jonas Salk在匹茲堡市立醫院(Pittsburgh Municipal Hospital)開始新工作的第一天,就被帶到了自己的專屬辦公室:一間40英尺長40英尺寬的地下實驗室,旁邊是一間停屍房。

據信,這位研究人士每天工作16個小時,甚至周末也不例外,致力於研製脊髓灰質炎疫苗。但幾年之後,他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死胡同。在他疲憊不堪的時候,Salk回到了義大利San Francesco d』Assisi大教堂的修道院。在這座充滿了美麗的自然光線的宏偉建築中,他的靈魂仿佛得到了升華。回去後,Salk繼續投身工作,研製出了對抗這種致殘疾病的第一種成功疫苗,並成為本世紀最受尊敬的醫學科學家之一。在他的餘生中,他還堅持認為,那次修道院的經歷有助於他清除心中的障礙。

心理學研究可能有助於解釋Salk的心理轉變。也許修道院的宏偉讓他敬畏,讓他重新審視自己。或者,當他的大腦處於新的環境時,能夠更為有效地解決一直困擾他的問題。

當你遇到心靈上的障礙時,你可能無法隨時都去13世紀的義大利修道院走一遭,但你在哪裡工作確實很重要。你起草設計、處理方程式或巧妙地與人溝通的地方要麼會阻礙你發揮自己的潛力,要麼會給你帶來新的突破。

所以你究竟應該去哪裡呢?這取決於你想要取得什麼樣的效果。

如果你想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就在家裡工作吧

大多數電視編劇可能會在傳統的會議室里集思廣慮,而《Atlanta》的編劇團隊則是在租來的房子裡(他們稱之為「工廠」)寫了大部分的劇本。非正式的環境是一個產生自然玩笑和經典對話的絕佳場所,他們後來在寫其他劇本的時候也參考了這一經驗。《Atlanta》的創作者Donald Glover早就知道在家工作的價值——2013年,他在網際網路上租了Chris Bosh的豪宅,來創作和錄製自己的專輯。

同樣,唱片大賣的音樂家Max Martin在洛杉磯買了一棟房子,完全是為了與合作者共譜樂章。他在接受採訪時說,「藝術家們有時在工作室里會感到不自在,在那裡拿不出成果來,仿佛每一個小時都像是在浪費錢。」他坦言想讓自己的居所與眾不同:「我不想讓自己和大家共處的空間太花哨,我想讓每個人都放鬆一下。」

如果你和你的團隊需要密切合作,家裡——或者,如果這在邏輯上對你來說很難理解的話,一個更溫暖、更舒適、讓人放鬆的空間——可能是你進行頭腦風暴會議的理想場所。當你懶洋洋地躺在沙發上或在廚房櫃檯上抓著幾片披薩時,談話就會順暢得多。

如果你需要集中注意力,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工作吧

在一個感覺像在家裡一樣的環境中工作可能會讓你放鬆,但在某些情況下,你需要的是堅持不懈和不要分心。這時,與世隔絕讓你能孑然一身的地方才會讓你成功。

當作家J.K. Rowling為寫最後一本《哈利·波特》(Harry Potter)而絞盡腦汁時,她在蘇格蘭愛丁堡的Balmoral Hotel訂了一個房間,以逃避日常生活的喧囂。在Oprah的採訪中,Rowling解釋說:「當我在寫《死亡聖器》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記得有一天窗戶清潔工來了,孩子們在家裡鬧騰,狗也叫個不停,我實在沒法繼續工作了。我想自己可以必須得趕緊解決這個問題。」於是她就搬到了酒店去住了。當然,她不打算在酒店房間裡工作很長一段時間,但她的確在那裡有更好的寫作狀態。

她並不是唯一一個經常將自己與外界隔絕的名人。歌手Ester Dean需要一個人在錄音室寫作。Bill Gates也是在森林裡獨自進行他著名的「為期一周的思考」。為了寫出自己的第一本回憶錄《Dreams from My Father》,Barack Obama獨自飛往巴厘島,在那裡呆了五周。

也許你不需要採取如此極端的措施,但是尋找一個孑然一身的環境(也就是說,不是在一個開放式的辦公室里)可以幫助你在工作上取得顯著的進步。如果你的工作環境不適合這樣,那就將就一下吧——當你真的需要埋頭苦幹的時候,找個能與世隔絕的地方搞定自己的工作,或者問問自己能否在家一心一意地在最後時限之前把任務完成。

如果你需要激發創造力,那就上路吧

雖然與世隔絕的空間可以幫助你實現產出,但它們並不總是能激發新的想法。所以有時候,你也可以嘗試實地考察。

有證據表明,從書本到實踐可以激發創造力,但你並不需要特意長途跋涉才能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如果你想要感受混亂和刺激,完全可以在一個熙熙攘攘的城市過一個周末,或者你去某個公交終點站轉悠轉悠。如果你想了解一種不同的文化,你可以從嘗試一種新的美食或者拜訪一個新的社區開始。正如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想像力研究所所長、《Wired to Create: Unraveling the Mysteries of the Creative Mind》一書的作者Scott Barry Kaufman曾經解釋的那樣:「不尋常的經歷對大腦有好處。」

所以,如果下次你被那些永無休止的待辦事項清單壓得喘不過氣來,或者被你的項目的目的搞的心慌意亂,再或者為你的團隊遇到了障礙而沮喪時,考慮一下環境的力量。有時候,你只需要換個環境,就可以打開一扇新的大門。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