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雷貫耳的老牌綜藝IP《花兒與少年》出了第五季,目前看上去沒有瘋子,只有樂子。
把一群本就不太熟的人,扔到言語不通的地方旅遊,本來就是最容易產生矛盾的場景設置。而《花兒與少年》(以下簡稱《花少》)之所以經典,從大眾輿論場的觀點來看,還是第二季一波三折的矛盾、人均不好惹的嘉賓,匯聚出了一出內娛綜藝史上的抓馬之巔。
去年《花少》重啟,受限於疫情影響,只辦了個「露營季」,場景熟悉、能活動的項目也不多,被不少觀眾評價「無聊」,豆瓣只有5.8分。
今年的第五季終於能出國,沿著沙烏地阿拉伯、克羅埃西亞的亞歐沿線一路向北,開播一周登頂全網熱搜42次,創下了芒果TV旅行類綜藝的首播流量記錄。
只是節目的氣質從抓馬變成了搞笑,四個東北人和一個天津人的組合,讓氣氛被歡聲笑語消解。網友精準評價這一季的嘉賓:「這一季的人性格都挺好,就是身體不太好。」
搞笑咖似乎已經成為了綜藝真人秀的一張安全牌,每個進入鏡頭的藝人,都想裝作天生喜劇人,在綜藝討論的輿論場裡,收割最多的好感。
綜藝里的「東北一家人」
《花少》今年的嘉賓陣容也是經典配置:看上去強勢的大姐秦海璐,90花中的「頂流」迪麗熱巴,總是擺著冷臉看著不好惹的辛芷蕾,被排除在「腥風血雨」之外的,可能只有在戲裡總是溫柔知性的秦嵐和天真的老么趙昭儀,再帶兩個「苦力」男藝人胡先煦和王安宇。
結果節目先導片一播,所有人先被秦嵐的嗓子震住了:她之前聲帶生病無法閉合,拍完《傳家》之後休整了四個月,結果今年8月拍戲時因為高原反應舊病復發,錄製《花少5》的時候只能全程「電音」,還專門帶了個小黑板想把自己的話寫下來(雖然幾乎沒用上)。
這看上去是個很麻煩的病,但在節目裡實在笑點過足,秦嵐被網友賜名「電音朵拉」,加上她在整個旅程中話很多,有偶遇她的網友說嗓子至今還沒好,被觀眾吐槽「少說兩句早好了」。
其他的嘉賓里,秦海璐有「大姐」的威嚴,實際上耳機里一直在聽霸道總裁小說。辛芷蕾看著高冷,結果直接往行李箱裡裝了東北大花頭巾和廣場舞扇子,被彈幕說「秦嵐帶了30件衣服,辛芷蕾裝了一箱子活」。秦海璐、秦嵐、辛芷蕾、趙昭儀都是東北人,性格直接,自帶搞笑氣質,談起旅行計劃泡溫泉的時候,直接在車上聊起了東北式搓澡。
去年的《花少4》,所有嘉賓在第一期就圍繞在桌邊唱「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直接奠定了一整季和樂大家庭的主基調,被網友痛批無聊。
這一季嘉賓們繼續相親相愛,為了不讓觀眾感覺平淡,節目組只能找有梗的嘉賓,把這場遊學之旅塞滿歡聲笑語。畢竟在大家一起出門旅行的節目裡,如果一點曲折都沒有很容易變成風景紀錄片式的「白開水」,還是無傷大雅的小遊戲伴隨著明星嘉賓的笑鬧,比較能留住點擊率。
搞笑基因在綜藝里的占比程度越來越高:《花少5》有四個姐姐組成的「東北一家人」;《五十公里桃花塢》播到第三季,還是需要常年混跡綜藝製造效果的「650電台」,再加上時常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孟子義;《現在就出發》同樣是出門旅遊,常駐陣容里笑星綜藝咖的含量高達一半以上;就算是樂隊節目,也要加上有音樂內容輸出,同時能緩和現場氣氛的大張偉……
大眾對於綜藝內容的期待,也更偏向於單純的快樂下飯產品。而毒眸在往期文章里提到,內娛綜藝仍然是傳統的選人思路,即把節目的播出效果,徹底押寶在「人」身上。真人秀本身就注重劇情和人物的「真實」,自然要匯聚一堆喜劇人,致力於每期都有笑點出圈。
「真性情」正在減少
搞笑雖好,但觀眾對於《花少》系列的期待,肯定還是更傾向於像當年「房車帳篷二選一」一樣的真人秀經典場景。
群體的旅行總是狀況不斷的,觀眾看這樣的真人秀,其實也是在看可能出現的爭吵中,嘉賓的處理方式。觀眾對《花少2》的不斷「反芻」,也是因為在衝突出現的情況下,嘉賓們明顯都沒想「忍著」,才出現了鏡頭前暗流涌動到直言不諱的戲劇化「人性」場面。
但縱觀整個綜藝市場,這類觀眾喜聞樂見、能引起全網討論的抓馬場面,都在不斷減少。
這一季的《花少》,第一期就出現了可能引發爭吵的橋段:秦海璐不贊同AA制的經費分配方式,在後采中直說AA制就是個笑話;剛到沙特第一天,負責訂酒店的兩個男生弄錯了酒店的地址,下飛機已經三個小時還沒找到住的地方;酒店的床位比預期少一張,需要人睡沙發或者打地鋪……
但嘉賓在節目裡的態度都相當平和,包括弄錯酒店地址的這種重大失誤,秦嵐和辛芷蕾在後采的時候也表示不會責怪兩個男生,整體氛圍非常包容。秦海璐對AA制的不看好,也不會影響到集體行動,只是一種直爽的表達。加上王安宇和胡先煦最開始就選擇了直接花錢在當地找地陪,地陪全程擔任司機翻譯,整個行程又精打細算,旅費基本都有剩餘,幾乎沒出過非常嚴重的矛盾衝突。
這一季《花少》甚至增設了嘉賓陪你看正片的reaction衍生節目。正片就算有再多的火藥味,也能被陪看環節藝人們的當場解釋澆滅。《花少團陪看記》第二期里,看到芒果熟悉的緊張BGM,胡先煦直接問「咋剪成這種抓馬的感覺了」,還拉著王安宇當場「劇透」起了下一期可能的衝突。
觀眾看到嘉賓都如此雲淡風輕,自然會覺得一切可能的衝突都是節目組刻意通過剪輯營造的,當時有的誤會,在衍生節目裡也能拆開進一步說清楚。
歸根結底,播出在2015年的《花少2》,大眾和明星對戶外真人秀的錄製播出都不算非常熟悉,那段經典素材本身也是「意外泄露」的,明星本人並不知道會播出。
等到現在,藝人發條微博都要經歷團隊審核考量的時代,當「內娛活人」太危險,已經變得足夠稀缺。劉昊然就曾經在綜藝上說過:「作為公眾人物,你越中庸越好,越中庸越安全。」藝人上綜藝,也會得到經紀團隊的囑託,孟子義第一次去《桃花塢》,就被經紀人千叮嚀萬囑咐說話要過腦子。
而且這麼長的時間過去,足夠明星鑽研出一套上綜藝不被罵還能增添反差魅力的人設。搞笑咖只是這個綜藝討喜人設公式里,最合適的一種——親民、有幽默感,適當扮蠢也會讓觀眾放棄計較節目裡不合適的地方。
更何況,在綜藝里展現衝突矛盾、「撕」得精彩,在觀眾已經對真人秀存在「劇本」刻板印象的前提下,很容易被認為是節目過度炒作來博眼球,並不符合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在社會輿論中本身就存在內容風險。就算是節目組自己想用「黑紅」博出位,都得自己考慮考慮這麼做的後果。
綜藝里的「樂子」本身就分兩面,在缺德路人吃瓜一笑的樂子不能用了之後,剩下的,自然更多是單純的「快樂」。
綜藝人設,不是人人都能造
不過,明星想當綜藝里的搞笑咖,也未必那麼容易。
白敬亭曾經在《人物》採訪里吐露過他的綜藝感「從零到有」的全過程:他看大量的日韓綜藝,觀察那些有名的通告藝人,收藏綜藝精華片段研究,和喜劇演員合作的時候,也要默默觀察對方如何抖包袱、怎麼講故事。
白敬亭
搞笑本身就需要天賦。就像很多觀眾看到沈騰會天然想笑一樣,它本就和藝人自身的形體素質、幽默感等個人特色密切相關。就算是長了張笑星面孔的楊迪,也透露過他有備忘錄專門記各種梗和包袱。
而在綜藝的多個攝像頭聚焦之下,「真人秀」對搞笑咖的要求無疑更高:不能按照劇本講笑話,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要生動自然,要逗樂觀眾,還不能過分冒犯。
黃明昊在《極限挑戰》最新一季里對著黃曉明唱「鬧太套」,被網友笑稱是在「貼臉開大」,但凡他「開大」的對象從黃曉明換成別人,很可能得到的冒犯的評價。今年《披荊斬棘第三季》,王耀慶在選歌環節不想讓蔡國慶來《飄移》組,「不希望我們在《飄移》的時候有老人家在路上『閒晃』」,他的本意應當只是調侃,但這個綜藝效果在網友看來就有些過度,他也被批評說在貶低蔡國慶,缺乏分寸感。就連楊迪這樣的常駐綜藝咖,都吃過言語不當被網友罵的虧,不止一次在社交平台向藝人嘉賓和觀眾道歉。
再進一步來看,別說搞笑咖了,想要在綜藝上塑造出足夠有觀眾緣的人設,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暑期觀眾緣滑坡的王楚然,不少網友指責她傲慢脾氣大,深信她平時也性格不好、耍大牌的原因,就是發現了她在綜藝鏡頭角落裡的白眼。離了婚的孫怡,明顯是想要打造拼事業的清醒大女主人設,但在《再見愛人》里,比起其他嘉賓的內容輸出,孫怡很難創造出足夠有效的的發言和言簡意賅的金句,彈幕評價她「很淺薄」,和她想要營造的形象標籤差得太遠。
更何況,觀眾的輿論風向本身就隨著時代改變。2018年前後的偶像節目裡,富家少爺公主闖蕩娛樂圈的敘事十分流行,黃明昊把4000塊的T恤剪了當睡衣,綽號「賈富貴」,吳宣儀位列「土創四大富婆」,但在老賴家庭愛豆新聞曝過兩三輪的現在,沒有經紀團隊會把這一點當作宣傳亮點。
在綜藝里做人設,確實是十分常見的藝人營銷手段。但大眾的認知度在逐年提高,對藝人的容忍度卻在逐漸下滑,做好綜藝人設服務觀眾,也成為了他們需要用心經營的領域——綜藝咖沒那麼好當,就像在翻修牆壁上塗的油漆,總要努力維護,才不至於在時光的打磨中,被剝落露出真實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