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東北地區的冬天室外溫度是可以達到零下20~30多℃的。就在前不久東北下了一場大暴雪,這場大暴雪很巧不巧的讓新能源汽車的弊端「完美無瑕」的暴露出來,那麼新能源汽車還能代替傳統的燃油汽車嗎?為何從萬眾矚目到如今的狼狽不堪?
「新能源汽車」在最近這幾年市場上得到了大力的捧吹,甚至為了更多人能使用新能源汽車還頒布了一個規定,那就是使用的人可以高額補貼。
在補貼的高度車刺激下很多人都紛紛嘗試新能源汽車的車型,畢竟能剩下不少錢所以也得到了比較高的關注。然而最近新能源汽車卻頻繁暴露自己的弊端,讓人們對此大失所望。
現在的大多數新能源車均採用了鋰電池,而鋰電池與我們手機的電池一樣,靠電解液來導電,溫度低的話,電解液便會流動慢,產生的電流也就越來越小,最後導致產生的電流不足以支撐車輛的使用,電池內部發生的是氧化還原反應,無論是三元鋰電池還是磷酸鐵鋰電池,在充放電的時候,內部電解液中的鋰離子需要來回在正負極之間遷移,形成電流,實現電池的充電以及放電。但是環境溫度,對鋰離子的遷移速度影響非常大,特別是低溫的時候速度尤其慢,從而影響電池的充放電性能。
我們都知道每年東北下雪的時間都比較早,今年同樣如此。就在前不久瀋陽下了一場大雪這種天氣下出門開車必然是很冷,因此很多車主自然就會開啟空調來保證車裡的溫度,然而空調耗電量大新能源汽車又是利用電池的,因此沒用多久電池的電量就耗盡了無奈之下車主只能靠著厚棉襖勉強撐過去,不僅如此還得從車上下來推著車走。
因此這場大雪就出現了一個奇觀,那就是接二連三的新能源汽車車主都出來推車,還只能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羨慕可以坐在車裡吹空調的人。完美呈現了「冷冷的冰雪在臉上胡亂的拍~~」。而這場大雪的到來揭開了新能源汽車的「遮羞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b9005138048a967cd46afda4379a7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