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體式AR眼鏡價格下探,雷鳥創新預計行業兩三年到達「iPhone時刻」

2024-10-30     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石飛月 北京報道

「我們希望Air3 能像特斯拉Model3一樣肩負起開創全民AR時代的使命,它有一個能讓大眾用戶買得起和更具吸引力的價格。」10月29日,雷鳥創新方面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此前一日,該公司正式推出第三代口袋電視雷鳥Air 3和雷鳥Air 2三周年冠軍版,率先將分體式AR眼鏡的價格拉入2000元以下。

按照雷鳥創新創始人兼CEO李宏偉的看法,當前的AR眼鏡尚未成熟到成為主流智能終端,因此可以先深耕用戶當前需求最廣泛的觀影和遊戲場景。而憑著供應鏈上的便利以及進一步的成本管控,該公司能夠將產品調至更親民的價位。雷鳥創新方面預測,成本下降再加上AI技術的快速更迭及與AR的融合,AR將會在未來 2-3 年到達一個「iPhone時刻」。

成本收縮價格下調

多年來,AR眼鏡一直被吐槽「雞肋」,不少用戶稱自己的AR眼鏡在家基本是「吃灰」狀態,一時新鮮過後便束之高閣。吐槽原因有不少,但無一例外都有體驗感差這個原因。

李宏偉提及的一件事,或許可以解釋這個現象:「當前市場上大量AR公司在用戶使用9%的場景里投入了90%的研發精力,這實際上遠離了用戶需求。」李宏偉表示,根據一組用戶調研數據,91%的分體式AR眼鏡用戶主要使用眼鏡來觀影和遊戲,這一結果揭示了用戶的真實需求,即絕大多數用戶希望使用AR眼鏡來體驗沉浸式娛樂,而非複雜的多任務應用。

因此,雷鳥創新最新的AR眼鏡,定位就是觀影和遊戲體驗,用李宏偉的話來說,這款設備拋棄了其他一切偽需求場景。

雷鳥Air 3是一款僅76克的輕量級眼鏡,也是採用BirdBath方案的分體式AR眼鏡。拋開一系列性能上的提升,其最大亮點便是價格,雷鳥創新率先將分體式AR眼鏡的價格帶進2000元以內,雷鳥Air 3和雷鳥Air 2三周年冠軍版,定價分別為1699元和1399元。記者在電商平台搜索「分體式AR眼鏡」,發現價格大多在2000多元和3000多元。

分體式AR眼鏡的價格能夠降到2000元以下,wellsennXR創始人兼首席分析師何萬城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主要還是因為整體成本有所下降,同時也有雷鳥創新成本管控提升的原因。

「這個定價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們也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包括在產業鏈、供應鏈生產上,最後算下來這個價格是可以(接受)的。」雷鳥創新方面對記者介紹道。據悉,供應鏈層面,這次雷鳥創新和光學顯示公司視涯一起首次發布了第五代 Micro-OLED 螢幕,於雷鳥創新本身,Air3已經是其Air系列的第三代第6款產品,該公司在BirdBath產品上有非常多的技術和生產積累,包括光機自研等等,這些積累能夠幫助其在生產成本上實現更好的成本控制。

與此同時,雷鳥創新表示,雷鳥Air 3並沒有廣泛的功能定位,專注於觀影和遊戲體驗,這也有效降低了硬體和研發成本,使分體式AR眼鏡的價格進一步貼近大眾可接受的範圍。

「這還談不上價格戰,」何萬城預測,後續隨著其他競爭廠商跟進,以及光學模組成本的控制,估計還會出現更低的價格,甚至不排除將來會降到千元以內。

AI技術為AR普及鋪路

當然,觀影和遊戲只是當前技術受限、生態不成熟的情況下,用戶和廠商選擇的最優先場景。「其實大家都很清楚,當前的AR眼鏡尚未成熟到可以完全取代手機的地步,離真正成為主流智能終端還有一段路要走。」李宏偉說。

Rokid聯合創始人向文傑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AR產業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僅有百億的規模,未來需要更多的廠商加入進來,共同推動市場的發展。

而這一段路,雷鳥創新方面告訴記者,「我們的判斷是,會在未來2-3年到達一個iPhone時刻。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2007年iPhone發布,大概2009年、2010年中國每年手機的銷售量超過2億台,那時候中國的手機保有量是4.5億台,所以兩年的時間裡中國的手機大規模變為智慧型手機,逐漸迎來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階段,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和判斷。」

加快AR眼鏡觸發「iPhone時刻」的重要因素之一,雷鳥創新方面指出,是AI技術的發展。「AR 眼鏡能夠看你所看,聽你所聽,將我們看到和聽到的內容輸入給 AI 系統。AI 系統處理後,能夠實時將結果展現在你眼前和耳邊,這種交互不需要我們中斷當前活動去拿出手機或其他設備,完全創造了一個不一樣的、升級的、更加豐富的場景生態。這是AR眼鏡作為通用計算平台最重要的原因。」

這兩年,AI大模型的迅速疊代,也讓資本重新燃起對AR產業的希望。今年9月,雷鳥創新宣布完成B+和B++輪融資,僅僅半年時間內,該公司完成了三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過5億元;同樣在上個月,Rokid被曝再獲億元融資,投資方為江夏科投集團;8月,INMO完成了近億元的 B 輪融資;1月,XREAL完成6000萬美元的戰略融資。

在國內市場,雷鳥創新、XREAL、Rokid和INMO被稱為「AR四小龍」。洛圖科技線上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雷鳥創新、XREAL、INMO和Rokid分別位列前四,合計銷量份額達到89.2%。

融資將有助於這些AR廠商進一步擴產,讓AR眼鏡進一步滲透到消費者的生活中。雷鳥創新此前表示,將藉助兩大自有生產基地,實現光機、整機的自研與自產,為AR眼鏡的大規模量產做好準備;XREAL也在宣布融資時透露,計劃自2025年開始大幅提升AR眼鏡的產能。

目前,AR產業正加速發展。據IDC數據,2023全年,中國AR市場出貨約為24萬台,同比增長133.9%;2024年增速預計達101%。

而後續隨著擴產、產品價格降低和交互技術進步,何萬城認為,AR眼鏡還會拓展更多的應用場景。「關鍵是要提高產品體驗和內容生態,痛點還是交互以及光學,AR眼鏡的普及主要受制於光學、重量、內容、交互等因素,特別是重量、透過率等,要想全場景、全天候、大規模地鋪開,還得做到類眼鏡的形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a8a77ea332b47c386659fa7836273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