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給多所學校、眾多師生回信、致信,極大鼓舞和激勵了教育戰線廣大幹部師生,為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為了全面展現廣大幹部師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踔厲奮發新征程的生動實踐和精神風貌,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囑託·總書記回信精神激勵我」欄目 走進北京師範大學,和小編一起來看!
回信時間:2022年9月7日
收信人:北京師範大學「優師計劃」的同學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希望你們繼續秉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珍惜時光,刻苦學習,砥礪品格,增長傳道授業解惑本領,畢業後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為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掃碼觀看相關視頻
北京師範大學首屆入學「優師計劃」師範生、生物科學專業學生彭雪來自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我的高中數學老師是一個非常有教育情懷的人,他從陝西跨越千里來到我的家鄉貴州任教。他曾是我的引路人,現在我要成為山里孩子的引路人。」
是教育讓彭雪有了走出大山的機會,「優師計劃」又為她提供了通過教育回報家鄉的平台。
2021年,國家啟動「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簡稱「優師計劃」),由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與地方師範院校採取定向方式,每年為832個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中小學校培養1萬名左右師範生。
2022年7月,包括彭雪在內的7名「優師計劃」師範生代表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彙報了他們入學以來的學習收穫,表達了畢業後紮根基層教書育人的決心。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師範大學「優師計劃」的同學們回信,對他們寄予殷切期望,「希望你們繼續秉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珍惜時光,刻苦學習,砥礪品格,增長傳道授業解惑本領,畢業後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為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
圖為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彙報學習成長收穫的7名北京師範大學首屆「優師計劃」師範生(從左到右為:張然、彭雪、王旻昱、李若雨、熊國錦、肖珂、楊皓博)。學校供圖
師範報國,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在寫信的7名學生中,首屆「優師計劃」師範生、物理學專業學生楊皓博來自四川省巴中市諾水河鎮。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遠走他鄉,初中時,他被父母送到了四川綿陽讀書。
「但更多同學受限於家庭條件,最終也沒走出大山……」正是這段跨地區求學的經歷,讓楊皓博深刻體會到了區域教育資源的不平衡。他希望大山裡的孩子未來在家門口就能接受良好教育。「長大後返鄉從教」的理想便在他心中萌發了。楊皓博說:「從這片熱土長大的孩子,想要反哺這塊土地!」
「能收到總書記的回信,我深感光榮,備受激勵;畢業之後,我將堅定地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從教,將滿腔熱血化為實際行動,不負總書記的期望,刻苦學習,堅定不移地紮根中西部,把家鄉基礎教育事業建設得更好!」彭雪說。
實際上,寫信的7名學生都有著相似的心路歷程。正如「優師計劃」師範生、地理科學專業學生熊國錦所說,「我們從小遇到過很多好老師,是幸運的;我們這一批『優師計劃』學子,也是幸運的」。
暑假期間,熊國錦和同學來到位於832個脫貧縣之一的貴州省黃平縣民族中學開展了為期兩周的教育實踐活動,當了回臨時班主任。臨別之時,有孩子給他寫了封信:「因為你,我也想成為人民教師。」相處14天,孩子們不僅接納了他,還因為他的一句話、一堂課,喜歡上了教師這份職業。
在寫信的7名學生中,英語專業「優師計劃」師範生李若雨則有些特別——她來自河北省石家莊市,是個城裡姑娘。
「我想,一名師範學子以後能影響教室里幾十雙眼睛、背後幾十個家庭的未來,一批又一批師範學子走向832個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影響的將是一個縣、一個地區乃至整個基礎教育的未來,這是一項多麼神聖而光榮的事業。」李若雨說。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助理、未來教育學院院長鄭國民介紹:「『優師計劃』要向832個脫貧縣輸送合格教師人才,學生畢業後將履行協議義務,經雙向選擇,由省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安排至生源省份定向縣縣域中小學任教,任教服務不少於6年。」
「讀完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我倍感光榮、深受鼓舞。」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優師計劃」師範生肖珂表示,作為首屆「優師計劃」學子,感受到了肩上的重任,「我一定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珍惜國家、北師大為我們提供的優質資源,堅定師範報國志向,在教學實踐中增長見識、增長才幹,促進地區教育發展,讓中西部地區學生受益,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學生時代就體驗到教師職業所帶來的信任感、成就感,讓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師的價值,這也堅定了我未來做教師的想法。」首屆「優師計劃」師範生王旻昱說。她一直秉持「教師是我最優選」的信念。
回想起求學經歷,王旻昱覺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她積極參加暑期教育實踐,去往貴州省丹寨縣擔任小學班主任,立志做一名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
提升專業素養,
一步一個腳印走好為學為師之路
一邊漫步在蜿蜒的海岸,看海浪潮起潮落;一邊學習基岩海岸、海蝕階地等專業知識……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部教授王多雲把「地質學與地貌學」課堂搬到了戶外,書本上抽象的專業術語變得鮮活立體,熊國錦聽得入神。
熊國錦說:「王老師還帶著我們開展地質實地考察。當我手持地質錘和指北針,行走在勘查現場時,地質運動演化史一下子變得清晰起來。」在北師大,像王多雲一樣科學嚴謹、春風化雨的教師有很多。他們教學生知識,更教學生將來如何為師。
為破解師範生教育實踐能力薄弱制約師範生髮展的瓶頸問題,以及如何讓師範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現實問題,學校設計四年一貫制、進階式教育實踐課程體系。從前三年的滲透性教學觀摩見習、832個脫貧縣的教育實踐與實地調研、教學技能實訓,到大四去省市級示範校教育實習與研習,讓師範生精準把握新時代教育特徵,提升教師職業素養。
在「教師核心素養與專業發展」課上,老師讓學生按照興趣分組,交流探討教師思想政治、職業道德、人文精神等方面的素養。熊國錦在課上學得認真,聽得入神。「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隨堂作業,這些素養與我們的成長發展和將來的教學工作息息相關。」熊國錦說。
學習不止在大學課堂。在學生培養方案里,了解學科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沿研究問題、研究進展及研究成果是「優師計劃」師範生專業素養的重要指標。
北京師範大學學生在開展課題研究。學校供圖
大一下學期參加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讓「優師計劃」2021級英語專業學生王瓊雨對如何積極參與到教育改革中有了新的理解——那就是做科研。在過去的一年裡,她與本專業的其他4名同學一起,共同組成調研團隊,探究新手教師如何縮短入職初期教學成長時間的問題。
「從前我不了解科學研究,對科研的態度是模糊的,甚至認為是與我無關的。」王瓊雨說,「一年多的經歷,讓我逐漸意識到,樹立做科研的意識對走向工作崗位的師範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未來,我們是與欠發達地區孩子們距離最近的一群人,他們的特徵與困境、變化與發展都是值得去記錄、探究的。而那些來自並不廣為人知地區的數據與研究成果,對全國的教育改革、構建更好的教育體系都是無比珍貴的。」
牢記囑託,
以優師強師服務教育強國建設
你對未來的自己有什麼設想?每一位來到這裡的「優師計劃」師範生,思考著,尋找著。從教之路在腳下鋪展。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學校供圖
「用腳步丈量中國大地,以行動感受中國國情,以無生之覺悟為有生之事業,實現小我與大我的統一。」這是開學之際,北師大珠海校區2022級化學3班班主任李立平對「優師計劃」學生的寄語。
「優師計劃」的實施,直擊制約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優秀教師培養、留任和發展等關鍵問題,健全了我國師範生公費培養體系。一個能更好滿足中西部地區中小學優質師資需求的高質量公費師範生培養體系基本構建形成。
北京師範大學發揮教師教育優勢,聚焦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教師隊伍建設。按照「培養一批、提升一批、輸送一批」的思路,實施從招生、培養、輸送到職後支持、教育質量監測診斷、獎勵的全流程、閉環式、系統性的改革舉措,這套組合拳統稱為「強師工程」。
「強師工程」六大計劃,面向中西部欠發達地區,重點聚焦832個脫貧縣。其中,「啟航計劃」強化終身支持幫扶,為師範生長期從教、終身從教提供支持;「教師能力提升計劃」開拓教師成長新途徑,支持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教師能力和學歷雙提升;「師範教育協同提質計劃」與全國各地各級師範院校積極聯動,紮實做好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教師的定向培養和精準培訓。
這些年,北師大一直將振興中西部地區基礎教育作為使命。2020年籌資實施「四有」好老師啟航計劃,當年到縣級及以下基礎教育領域就業的畢業生人數是過去5年平均數的兩倍;2021年「啟航計劃」第一批入選的186名優秀畢業生已奔赴中西部基礎教育一線工作。
2021年學校實施「優師計劃」,以「省來縣去」原則招錄401名本科定向就業師範生,在珠海校區培養,招生範圍擴展到832個脫貧縣和中西部陸地邊境縣。
2021年暑期期間,樂育書院共派出25支教育實踐隊、264名隊員,支教地區覆蓋10個省份、19個城市鄉村,為支教地區學生開設16個學科、200餘門課程,總授課時長超4萬分鐘。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說:「總書記的回信字字千鈞,引領這些未來教師們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他們也將成為推動中西部地區基礎教育事業振興的新生力量。」
(特別報道組成員:本報記者 張婷 劉博智 周子涵 執筆:劉博智 實習生 付一琳)
本文來源 | 中國教育報2023年8月08日第一版
責任編輯 | 杜潤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下方圖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中國教育報好老師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