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次去大佛寺,面對大佛我虔誠地跪下禮佛。這時旁邊來了幾個香客,相繼跪在蒲團上,一邊鞠躬作揖,一邊嘴裡念念有詞。聽完他們許的願望,我哭笑不得。
左邊大媽說:「佛菩薩保佑我兒子娶個富二代的媳婦,長得俊,不缺錢,能給我生個大胖小子就成!我這兒給你放二百塊錢放功德箱裡,保佑,保佑!」
右邊小伙子道:「菩薩保佑,讓她這輩子都嫁不出去,讓她好好嘗嘗背叛的滋味,離開我等著悔得腸子青吧!」
其實,佛教傳入我國已經有將近兩千年的歷史,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尋常百姓,燒香拜佛都成為一種習俗文化。
特別是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節奏快、壓力大,遇到不順心的事時,總會想許個願讓佛來幫助自己渡過難關。
但是,有一些願望可以許,但有些願望實屬愚痴。所以在燒香拜佛許願時,一定要切記這三句話,犯了忌諱,佛菩薩也不會幫助你心想事成。
就像那個小伙子許的願望,因為女朋友離開自己,就在佛菩薩面前許願讓她一輩子嫁不出去。這是典型的損人利己行為,其本質在於自身的嗔恨心。
佛教的精神是慈悲、利他、圓融、無礙。佛陀以自身修行的經驗和智慧教我們要慈悲寬厚、廣結善緣。
只有時時發善念,做善事,才有可能得到善報和福祉。意識不到這點,在佛陀面前許下損人利己的願望,佛菩薩怎麼可能去保佑你。
這樣非但不能為自己累積善果,反而是造業的行為,日後很有可能招致災禍。
萬卷佛宗不過因果二字,一切因一切果都是自身造成的。
想要得到好的果報,就要發善心許善願,為窮人發願,為災民發願,為那些生活在困苦中的人們發願,如此與佛陀的意願一致,他自然會發力幫助你。
那位大媽的願望純粹就是和佛菩薩做交易。心心念念希望兒子娶到一個富二代的媳婦,於是很慷慨大方地給佛菩薩二百元好處費,以此能達成自己的心愿。
每個信徒都要明白,你來給佛菩薩燒香禮佛是為了表達感恩和虔誠,而不是為了禮尚往來,我給你一些水果花籃,再布施二百塊,你幫我實現一個願望。
帶著貪慾和私心來求佛,佛祖自然不會答應。
修佛的過程實際是修心,摒除自己內心的私心雜念,變得清靜和歡喜,如此才能寬厚待人、積德行善,為自己累積更多的福祉。
如果憑藉一點東西就能心想事成,這個與給貪官行賄的行為又有什麼兩樣?
禮佛的人除了向佛陀表達恭敬之外,也是為自己和子孫後代累積福報,正因為如此,違背佛陀意願的願望不能許。
俗話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燒香拜佛的人都是衝著一個美好的願望去的,說白了,這些都是果。只有種瓜才能得瓜,種豆只能得豆。
在期望自己生活如意美滿的時候,首先要做到一件事情,就是必須種下善因,如果許願不當,種下惡因,最後自然得惡果。世間萬物莫不如此。
佛菩薩是人,不是神。他們也是通過多年苦修才獲得功德圓滿。很多人將佛菩薩神化,認為佛菩薩是神通廣大、法力無邊。這些都是錯誤的想法。
寺院不是避難所,也不是極樂園,如果你許下的願望違背的因果,即便燒香拜佛也無濟於事。
端正心態尤為重要,燒香拜佛不是為了拜佛,而是為了自己內心的清靜圓融,實際上也是自己求自己。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只有自己積極努力去改造自己的命運,一切自然會如你所願。
儘管到此為止可以收尾了。可看到那麼多迷信、盲信的網友為求一己私利去燒香拜佛,我還是想講一個故事:
釋迦牟尼從一個榮華富貴的王子到成了佛陀,一切都是因為他決心拯救世間遭受苦難的人民,最終成立佛教。
悉達多十四歲遊玩的時候,看到無數老人、疾病和死亡,萌生了解救天下蒼生的想法。
後來他四處求問有沒有什麼辦法解脫生老病死,為此在他二十九歲的時候毅然出家找尋解脫之道,開始了苦修,穿的樹皮,睡在牛棚里,每天只吃一頓。
就這樣日復一日過了六年,仍然沒有找到他想要的東西。
於是縱身投入河中,河水沖洗了悉達多的身體,也讓他感覺到了自在,後來他在菩提樹下坐了七天七夜沒有動身,終於恍然大悟,終於找到了解決痛苦的辦法,修得功德圓滿。
這個辦法其實就是因果。明白了這些,你在求佛的時候就不會許下帶有妄念、貪念的願望,因為那與佛陀的意願是相悖的。
明白了這些,你也就懂得「求人不如求己」,一切幸福和好運其實都是自己努力得來的,與其說佛陀在幫你,不如自己在幫助自己。如此而已。
作者:略懂居士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人生真相,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