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看書的速度有所下降,主要是留給自己看書的時間減少了,肩上的任務越來越重,要完成的事越來越多,唯一雷打不動的閱讀時間變成了上下班的地鐵時間,我家和工作單位有十站地鐵的距離,在不大的寧波,可以算是城東和城西的差別了,所以基本上上了地鐵就會有座,然後一趟20幾分鐘的時間,來回就是差不多50多分鐘,我會從包里拿出書來,每天看一點點。日積月累,一個月換一本的速度還是有的。
最近買了一整套唐魯孫的書來看,因為小巧,只有包掌大,放在包里特別輕巧,而且每一篇文章短小精悍,談吃,談古董,談梨園掌故,無不令人興致盎然,讓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挺長知識的。談到貼秋膘,唐魯孫說:「談到每日三餐,北方的飯食,要比南方簡單樸實多了……」,「平日飲食吃得太素,油水不足,所以在伏天就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等秋風送爽,秋天到來之際,胃口大開,「於是又想出一個名堂叫『貼秋膘』——吃點有滋味、有油水的東西來滋潤補養一番。
當然這是幾十年前寫的文章,現在南方北方的朋友不一定認同,但是頭伏餃子二伏面的講法,歷來就有,也多少道出一點事實。
秋天的時候,人們的確胃口大開,高油高脂的月餅,膏腴琥珀脂的大閘蟹,綿密甘甜的栗子,肥美的牛羊肉都成了餐桌上的美食,而一夏天沒吃的豬肚,也整個買了來,有耐心辛苦打理,反覆清洗乾淨,摘去油脂,不用過多的調料增香,花一下午的時間慢慢焐熟。一餐只吃半個,切了條蘸醬油,夾一塊輕輕嚼,會有一口肥膩的油脂香味,還有微微的韌性和嚼勁,有時候無味就是至味,配米飯和下酒都是好菜。
【白切豬肚片】
主料:豬肚一副1000克
輔料:大蔥一根,花椒一把,麵粉一小碗,鹽一大勺,醬油一碟,椒鹽一碟
做法:步驟1、去菜場買了一個大的豬肚,60元一個,相比於豬肉,真的不貴,但是很多人其實就是不會處理,今天就來教大家一下。
步驟2、看得見的黃色的部分我都會剪掉,然後把肚翻個面也會沖洗一下。
步驟3、加2小勺鹽和半碗麵粉一起揉搓,把表面的粘液都沖洗乾淨,
步驟4、再翻個面,加2小勺鹽和半碗麵粉,再一起揉搓,把裡面的粘液也都沖洗乾淨,那個十二指腸也是正反面都擠一遍,揉搓一下,洗掉異味。
步驟5、把處理乾淨的豬肚放進燉鍋里,加多一點的冷水,一次性加足。
步驟6、調料很簡單,一把花椒,幾段大蔥去味
步驟7、放在鍋里開火把水燒開後,改最小火燉3個小時,直到拿一根筷子能把最厚的部分輕易刺透就可以了。
步驟8、關火後待稍涼,不要急於取出,太燙了不好切。
步驟9、等微溫之後,取出豬肚,對半剖開,這麼大的豬肚,一次吃半個就夠了。
步驟10、把裡面的一些油脂都切掉不要。其餘的豬肚和十二指腸切片就可以了。
步驟11、另一半放在大的冰盒裡冷藏起來,加足夠的湯汁保持濕潤狀態,防止乾燥。下次也可以配些蔬菜炒著吃。
可以蘸椒鹽吃,也可以蘸醬油吃。我個人更喜歡蘸醬油吃,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