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能看到,一些年輕小廚抱怨這一行「沒機會」「晉升慢」「沒人教」。
確實,踏入廚門,有人指路和沒人指導,差別會很大。但要想在這一行混出頭,相信問十個師傅,有九個都會告訴你:要先學會做人做事。
所以以下這些話,小廚們一定要記住。
新人入職如果只是埋頭做事,以後頂多是個兵,當不了將。所謂做人,不過就是多干點,多幫點,有事兒多主動點,這些「多」不會讓你累死,但是能讓你很快融入這個團隊,讓大家記得你。
總結起來就是「多做,多問,少說,少懶」。
多說幾個「我試試看」,少說幾個「我不行」,這是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
如何能讓他更多的教你,那才是你的本事。
坦白說,新人來了就是幹活,幫師父分擔工作,所以做事是肯定要的。
師父為了讓你做的事情能多、快、好、省,可能會交代你一些流程或者經驗,但是他會不會教給你更多,這取決於你的工作成績和態度,以及你怎麼對他。
因為他沒必要教你,而且教會徒弟餓死師父這樣的事情不少,所以他憑什麼要教你?
所以真心對人是一種必要,也是根本。
新人進入廚房,跳槽一兩次,多數都是因為迷茫,找不到方向。也會有自己選的這個職業連自己也不知道喜不喜歡或者能不能做長久的。
再廚藝方面要明白,雖然很多菜式的做法都是相通的,但是清空上一個地方學到的東西,讓自己從低姿態做起,你會更容易學到新的知識。
尤其是換了一個新廚房之後,可能同一個菜,在別人那裡就不是你以前那種做法。所以下意識以新人的面貌、把自己清零去做事,會更容易補充到你以前不會的東西,知道多一種的做法。
所謂的學習,就是給你更多犯錯的機會,做多了自然就會了;錯多了,被罵多了,自然就長記性了。
只有被罵了,第二天還能坦然笑出來;被訓斥了,第二天還能毫無芥蒂、一如既往的人,才是一顆值得培養的種子。
沒有人的成長是順順利利的,
新人工作中出差錯是必然的,
走彎路是難免的,有挫敗感是經常的,
如果成就是那麼容易獲得的,
就不叫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