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率先退出「價格戰」,豪華車市場「降價潮」將回落?

2024-07-16     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凱 北京報道

近年來,「價格戰」成為霸占汽車市場的熱點詞語,這不僅意味著汽車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也預示著市場格局正在進行調整。不過,在各大品牌掀起價格風暴的時候,有的車企走上了反方向的道路。

日前,有博主在社交媒體平台表示,因價格戰導致門店虧損嚴重,寶馬將從7月起,通過減少銷售量來穩定價格,緩解門店的經營壓力。對此,寶馬中國方面表示,下半年寶馬在中國市場將重點關注業務質量,支持經銷商穩紮穩打。

寶馬退出價格戰「牌桌」

雖然汽車品牌降價並不是最近才出現的新情況,但這兩年尤為激烈。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都不可避免地捲入了這場「戰爭」中。例如,賓利飛馳最高直降110萬元;庫里南最高優惠111萬元;寶馬i3落地價格跌至20萬元,5系燃油車起售價降至30餘萬;奔馳C級、奧迪Q5等終端售價也都調降了超10萬元。

不過,即便產品價格有所調整,但銷量卻沒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以寶馬為例,官方數據顯示,寶馬集團上半年共交付121.34萬輛汽車,同比下降0.1%。寶馬品牌共交付109.65萬輛新車,同比增長2.3%。其中,電動汽車銷量為17.96萬輛,同比增長34.1%。但中國地區銷量同比下降4.2%,共交付了37.59萬輛新車。

在業內看來,寶馬之所以銷量沒能在中國實現上漲,主要是價格體系紊亂,這樣的後果就是豪華品牌的調性開始崩塌,消費者關注的不再是品牌和產品力,而是價格。一旦豪華品牌失去調性,不僅會影響產品保值率,還會使企業盈利下滑。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表示,降價肯定會對豪華車品牌以往的形象造成影響,所以這種手段是不可持續的。

「寶馬退出價格戰,對於汽車市場來說,是一個信號,或許會有其他品牌跟進。」汽車分析師王坤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持續的價格戰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經營壓力,與其降價把利潤掉光,還不如捨棄一些銷量來穩定價格,保住品牌影響力。

記者在寶馬4S店了解到,目前寶馬的優惠已經收緊。以寶馬i3 35L為例,其指導價為35.39萬元,優惠後的價格約21萬元。而在6月初記者探店時,該車的報價約18萬元。「早前的價格也是通過貸款等金融服務疊加出來的,不過現在沒那麼便宜了,以後終端價格可能會越來越高。」銷售人員表示。

此外,在奔馳、奧迪的門店,價格也都有所上漲。據銷售人員透露,在月初的時候價格就已經在開始回升,今後也會慢慢往回調整,價格具體會到多少還說不好。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寶馬退出價格戰,也算是給其他企業打了個樣,後續或許會有其他豪華品牌收緊終端優惠,來力保豪華品牌調性。王坤對記者表示:「適當的降價,確實會讓消費者受益,但現在的市場已經會讓車主有一種做『韭菜』的感覺。因此,豪華車企能夠犧牲一定的銷量和利潤,保住品牌調性,也是一種長期發展的選擇。」

價格戰何時結束?

事實上,多家車企都已厭倦了參與價格戰。而作為第一個主動退出價格戰的國際品牌,寶馬給了其他車企思考的機會,這也有助於汽車行業價格早日穩定。「價格戰沒有贏家,行業一直在呼籲停止價格戰。」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表示,汽車行業的價格戰是打不贏的,要維護汽車行業的持續發展,就必須反對有不正當競爭性質的價格戰。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也曾表示,卷價格沒問題,這是供求關係和市場規律決定的。但是要有理性和有底線,不能過度。讓利可以,但讓本不可持續,而且對稅收、就業及上下游產業將帶來不良影響。

正如曾慶洪所言,價格戰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雖然銷量上去了,但利潤下降了。例如廣汽集團在今年一季度實現歸母凈利潤為12.2億元,同比下滑20.65%。而根據Wind數據顯示,目前國內18家上市車企,今年一季度利潤同比上升的僅有7家,占比為38.89%。在多家車企的業績報告中,均提出了價格戰對利潤產生了影響。

因此,在業內看來,價格戰雖然能夠在短期內吸引關注,激發一部分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但長遠來看,價格的不斷調整不僅會影響品牌形象,還會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慾,不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

那麼,價格戰什麼時候才能結束?據花旗日前發布的研報指出,預計從下半年起,中國新能源汽車價格戰將趨於緩和,價格戰也會集中在少數幾個大廠商之間,而不是所有廠商。

「5月份降價車型為10款,意味著降價潮暫時結束,市場逐步重回促銷增量的常態化競爭局面。」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價格戰增加了消費者的觀望情緒,因此在短期內促進銷量的作用並不明顯。同時,在價格戰中,企業不降價的話產品就賣不動,也會對車市銷量帶來一定壓力。

不過,在業內看來,雖然5月份降價車型數量減少,但並不意味市場將完全摒棄價格競爭策略。「短期內很難預測到價格戰的結束時間。不過從以往的經驗來看,當市場供需關係趨於平衡,或者政策環境發生變化時,價格戰可能會趨於平息。」王坤表示,車企不能只依靠價格優勢來獲取市場,應該更加注重產品力的提升以及用戶的服務體驗,這樣才能吸引並留住消費者。同時,面對價格戰的壓力,企業還應加強供應鏈管理,優化成本控制,以確保在保持競爭力的同時,也能維持健康的利潤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991acf7767d7c11f3800ce73522c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