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家,「家」一般的親切與溫情
BY小企9999
臨家的名字取得好。先聲奪人讓人對這個餐廳有了「家」一般親切的心理暗示,讓你不知不覺中有把它劃歸和自己同屬一個陣營的心理歸屬感。從臨家發展的歷程上看,也確實會覺得它這家發展很好的餐飲企業一直在往親近平和的方向上努力。
以環島路的臨家旗艦店為例,環境的營造,是人們「想要的家」:海邊的大露台,視野開闊心情暢快;室內簡樸大方,舒適感和自在感同在;服務員會提醒客人菜別點多,酒別喝多,室內吸煙有害健康,跟家人一樣嘮叨,但你絕不會因此而記恨他們。
雖然提供了很棒的環境,其實臨家的消費並不貴。如果安排合理,人均60已能吃得很舒適。即使請客吃飯需要多上幾道場面菜,100左右的安排就能照顧好面子。稍微奢侈一些也不容易突破120的正常預算。環島路包廂貴些268/人起定。
厚厚的菜單里有不少能讓福建人驕傲地對外地朋友說道和賣弄。像上圖這樣的閩味四小碟:沙茶滷豆干是沙茶麵的標配,滋味豐富;肉燕皮是福建人對餛飩皮的創造性貢獻;大腸血是同安人鍾愛的早餐選擇;蝦皮拌紫菜是海洋鄰居的饋贈。
鹵魟魚拼煎帶魚:鹵是中國人延長食物保存時間並賦予食物更豐富味覺的手段,煎炸是利用油作為導熱介質加快烹飪速度並使食材變得更緊緻的做法,都是舊時家裡逢年過節大操大辦準備食物的常用手法。
原味土豬湯:豬肉在漢族人動物蛋白的攝取上占有絕對第一的比重。老家的豬肉味,是很多離鄉遊子魂牽夢縈的不滅記憶。
泉州海蠣煎:海蠣煎是東南沿海人們對付海蠣這種高產海洋食材的經典做法,各地各流派雖略有差異,但萬變不離其宗,地瓜粉和蛋液的呵護能夠確保海蠣的嫩。
干煎雞:可能脫胎於傳統薑母鴨的新派做法,在保持雞肉鮮味的同時能凸顯姜香,干香。
菌菇豆腐煲:居家菜肴離不開豆腐,簡簡單單的菌菇豆腐湯,仿佛是我們下班回家後為了照顧好家人脾胃在廚房裡操持的出品一般。
豆豉油焗鯃魚:如果家裡有擅長烹飪的親戚,逢年過節時他一定是最忙碌也是最受熱愛和尊重的人。砂鍋焗魚往往是他們的拿手好戲。這一盆鯃魚的香嫩肥腴,是不是讓你想起了他們的手藝?
苦瓜,本身味苦卻不會傳染其他食物,反而能讓共同烹制的食材更顯甘甜。這一道三苦煲中我最親睞它,它和我們的長輩克己顧家的品質最為相似。
馬步魚小炒:脆嫩爽口的韭菜豆芽,也是家裡飯桌上常見的食材。熱毒逼人的盛夏,我們需要這種清爽的體驗。
乾貝娃娃菜:鮮美柔和的汁液浸泡著娃娃菜,就像我們對待孩子一樣,用最無私的愛心哺育他,希望他健康成長,快樂無憂。
蘿蔔絲芋頭飯:福建的地理現實「山多地少」,米麥供給不足,聰明的人們利用蘿蔔芋頭地瓜這類產量特別高的根莖植物作為糧食的重要補充。各種菜飯、鹹粥,養育著一代代福建人。現在條件好,糧食似乎不再感覺緊張,人們依然迷戀那些「瓜菜代」的無奈中創造出來的美味。
唯一遺憾:包廂需要最低消費,且消費值不低。還只接受套餐安排,不能自由點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8nzMHQBURTf-Dn5x8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