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數以萬計的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也有很多企業高薪聘不到人才,這真是一個奇怪的現象。現在的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出現的錯差,歸根結底還是教育出現的問題,我們正在培養出來的一批批人才,卻不是社會所需要的類型。
鄰居家的孩子小卓大學畢業了,成為了一千多萬大學畢業生中的一員,畢業即是失業,他一直都是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他學習的專業是「工商管理」,但是,哪裡有一個企業願意招聘他去管理呢?
只有大專文憑,小卓做不了企業的管理層,下工廠幹活他又不甘心,乾脆就在家待業,父母每天愁得唉聲嘆氣,這麼多年的學費、心血就培養了一個天天玩遊戲、叫外賣的「廢物」,都不好意思出門了。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我國青年的整體學歷水平在不斷提高,2022年就有一千多萬的大學生畢業。
學歷提高是好事,但是,緊隨而來的就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有網友說:「我聽父母的話,努力十幾年,上了大學,到頭來卻找不到工作,到底是哪裡出問題了?」
對於當下的這種情況,復旦大學77歲老教授葛劍雄,他發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葛教授說:「我國本科畢業生的數量激增,但是,社會卻不需要那麼多的大學生,供需不配套,大學生不能保證全部就業。」
同時,他還勸告家長,孩子是不是上大學,要理性選擇,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我大學畢業了,卻找不到工作」,大學生的就業難頻頻上熱搜,但是,請大家不要質疑讀書成就人才的事實,只不過有的時候是因為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向出現了偏差。
那麼,究竟大學生為什麼會找工作難呢?
Ⅰ.大環境發生改變,就業前景渺茫。
這幾年的經濟環境一直不太好,經濟增速的放緩讓很多小企業倒閉,我們等待企業招聘,老闆自己都已經沒有飯碗了,就業機會太少,是目前很多地區的現實。
企業不景氣,所以,很多地方出現了考公熱,真的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大多數人都是以失敗告終。
Ⅱ.手高眼低,大學生定位不准,找工作變難。
有人說,大學生太多,所以工作不好找,但是,沒有上過大學的很多孩子卻可以找到一份工作踏踏實實一步步發展起來了。
大學學歷的貶值速度很快,有朋友開玩笑說,「你走在大街上,丟一塊磚頭過去,能砸到三四個研究生,五六個本科生,七八個大專生,再學歷低的不好找」。
大學畢業生已經這麼普遍了,所以,找工作不要眼睛只盯著那些高薪、輕鬆的工作,你看上的那些外企、事業單位、國企、央企,都是需要高、精、尖人才的。
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一個「985大學畢業證」,也只是一塊敲門磚而已,能力不行照樣是過不了關。
有一個網友,在張雪峰直播專業規劃的時候,提出一個問題,他說:「我兒子現在高三了,能考二百多分,學個什麼專業好呢?」張雪峰笑得很燦爛,他說:「不要強求孩子一定要上大學,學一門手藝也挺好的。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上大學,中考分流是必然
中考分流是這兩年說得比較響亮的口號,如果真的實現的話,中考之後,大概會有一半的學生沒有資格進入高中學習,而是直接進入職高技校學習一門技術,走上工作崗位。
有些家長不能接受這樣的現實,但是,不見得就是對孩子不好,對於一些學生來說,讀一個「高大上」虛假的大學,沒有什麼真才實學,還不如學一門技術。
像工業比較發達的德國,學生的分流很早,根據自己的孩子愛好和天賦,選擇自己適合的發展方向。轉變上學和就業的觀念,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學校和職業,將來的發展會更好。
努力學習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會有更廣闊的前景
大學生找工作難頻頻上熱搜,導致有很多人重新開始信奉「上學無用」的言論。
我想說的是,努力學習也許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如果孩子比較聰明,學習技術也不能成為孩子懶惰的理由,就算是孩子確實是上職業技校,也需要孩子努力學習,不能混日子,學好技術才能成為專業性的人才。
努力學習,不在於你上的是什麼學校,名牌大學、普通學校,都需要付出努力,將來的才能有在社會立足的資本。
孩子客觀地認識自我,評價自己,找到合適的自己的發展方向,相信春天一定會到來的。
互動話題:家長們,你會讓孩子讀大學,還是學一門技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