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0歲進宮15歲生子,皇帝上朝都要帶著她,最後因太美被砍殺

2024-01-16     掌柜講歷史

原標題:她10歲進宮15歲生子,皇帝上朝都要帶著她,最後因太美被砍殺

杜牧在《泊秦淮》中寫了這樣一句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很多人初次看到這句詩的時候,都會誤以為杜牧在諷刺秦淮江邊的歌姬。在國家面臨災難的時候,她們卻還在追求享樂的生活,實在是令人痛心不已。事實上,杜牧意有所指的並非商女,而是那些醉生夢死的權貴,尤其是以陳後主為借鑑,諷刺那些不知道汲取教訓的晚唐統治者,最終必將會因自己的行為讓國家走向滅亡。

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樣的評價不過是人們為了將罪責推卸給其他人罷了。也似乎只有這樣,這些文人內心才會稍覺安寧。和妲己、褒姒一樣,陳朝陳後主(陳叔寶)時期也曾有一位極美的女子,她10歲進宮15歲生子,深受皇帝寵愛。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權勢更是發展到了皇帝早朝都要帶著她的地步,就像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的「二聖」一樣。

不過這個選秀和人們想像的可不一樣,只是有機會被選上成為皇室成員的丫鬟而已。然而即便如此,張麗華的父母也十分希望自己的女兒能被選上。畢竟在那個年代,成為皇室成員的丫鬟至少不用擔心溫飽問題,反而一直跟隨自己,一定會生活得十分辛苦。

等到了15歲時,張麗華為陳後主接連生下了兩個兒子,讓還是太子的陳後主對她更加喜愛。皇宮之中母憑子貴,張麗華生下兩個兒子,至少能保證她在皇宮之中從此高枕無憂。不僅如此,張麗華在產子以後更具有成熟女人的韻味,這讓陳後主更加死心塌地地為她痴迷,對其言聽計從。

可張麗華真的有能力為治理國家負責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根據史實資料來看,張麗華在上朝後根本不知道大臣所言所講究竟是什麼意思,也不知道國家動亂到了什麼樣的地步。她只知道,只要有大臣說皇上或者說自己的壞話,那就要讓陳後主去收拾他。

不過張麗華固然無知且有錯,但將所有責任都推脫在她身上,顯然也是極不公平的。張麗華自身的權力都是陳後主賦予的,倘若陳後主真的是一個明君,那麼張麗華又怎麼可能干涉到國家朝政上面。不僅是張麗華,無論妲己還是褒姒,她們自身不過是女子而已。在那個輕女思想尤為嚴重的年代,如果不是君王自己無知無能,女子又怎麼影響得了國家大事。

參考資料:

《泊秦淮》

《史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5fda0afd8398e698572072a586557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