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此國存國最短,覆宗絕祀之速,無出其右

2024-01-19     小愛愛歷史

原標題:「五代十國」此國存國最短,覆宗絕祀之速,無出其右

自秦一統以來,中國歷代中原王朝存國時間或長或短,國祚最長的當為兩漢,公元前202劉邦建漢到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存國409年(含新莽政權14年),但若問國祚最短的,大家可能會想到秦(15年)、隋(38年)等短命王朝。可是,在五代十國時期有個中原王朝,共歷2帝,存國僅4年就灰飛煙滅,淹沒在歷史長河之中,成為國祚最短的中原王朝——後漢,後世評價說:「自古覆宗絕祀之速者,未有如其之甚也」。

後漢是五代十國之一,是五代的第四個朝代。由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於公元947年建立,都城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公元951年被後周取代。

據宋薛居正《舊五代史》卷99記載,劉知遠,沙陀人,生於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從小為人沉穩莊重,不好嬉戲。及至成年,正值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割據太原,劉知遠就在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後唐明宗)部下為軍卒。當時,石敬瑭(後晉高祖)為李嗣源部將,有次在作戰時,劉知遠不顧自己的生死安危,兩次救護石敬瑭脫難。石敬瑭遂感而愛之,以其護援有功,將劉知遠留在自己帳下,做了一名牙門都校。

後唐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藉助契丹消滅後唐,建立了後晉。石敬瑭在位期間,聽從謀士桑維翰的建議,舉中國之物力以奉契丹,待到後晉少帝石重貴之時,稱孫不稱臣,侍奉不周,後晉開運四年(947年),契丹遂舉兵消滅了後晉。後晉滅亡之時,劉知遠未嘗有赴難之意,反而乘虛而取神器,因亂而有帝圖,建立了後漢政權,是為後漢太祖。雖然後漢統一了中原,但是沒有解決藩鎮割據和武將跋扈這個動亂的根本原因,這是其亡國甚速的原因之一。

劉知遠稱帝僅一年便因憂傷長子劉承訓之死而病死了,其子劉承祐繼位,史稱後漢隱帝。隱帝年幼,武將和文臣的矛盾不斷,於是和親信商議誅殺武將。鎮守鄴都的郭威聞訊遂舉兵反抗,率領大軍攻入入汴梁,隱帝出逃途中被人殺害,後漢滅亡。(劉知遠的女兒永寧公主嫁給宋偓之後,又生女宋氏,宋氏後嫁給宋太祖趙匡胤,被封為孝章皇后。所以,趙匡胤還必須得叫劉知遠一聲外公。)

後世評價說,劉知遠稱帝之後,所用皆為武將、所賴皆是藩鎮,惟知暴斂斂財,生民困苦,不能度日,是為五代殘暴之最也,雖然年號為「應運」,但未睹劉知遠為君之德也。劉承祐以尚幼之年,承新造之業,主非禹湯,臣非伊呂,欲保社稷之長久,固不可得也。

可見,五代之世,後漢成於藩鎮、敗於藩鎮,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5a5eab26d5c25d85549556eeca6b3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