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行情反反覆復,即使是在經濟復甦的環境下,A股也並沒有給大家「躺贏」的機會,一年快忙完了,恐怕多數投資者仍然會有一絲「不甘心」。這也是投資上不得不學習的資產配置方式,在牛市、熊市、震盪市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才是最好的。
對於繁忙的上班族沒有時間去進行研究,也沒有足夠多的經驗去進行分析,這時就應該合理分配手中的資金,進行債券基金投資。在低等風險的投資品種上,可以考慮80%以上的資金進行資產的保值,起碼家庭出現急用錢的時候不會四處借錢,更不會在需要用錢的時候囊中羞澀,這時可以選擇債券或者債券型基金配置。剩下20%的資金選擇股票、股票型基金、指數型基金等等權益類資產配置,這樣做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2023年貨幣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可謂是「躺贏」的產品,風險低、流動性好,不受到大環境的影響,還能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這也就是騎牛看熊所提到的「80%以上的資金進行資產的保值」。投資者只有把「後方」穩住了,沒有後顧之憂了,才能夠繼續往前沖,才能在「前方」大展拳腳。這時就可以考慮把「剩下的20%」資金來配置權益類產品,而今天騎牛看熊要提到的是近期表現較強的創新藥概念。
隨著美聯儲放「鴿」而緩和,有望推動創新藥進入估值上升通道。美聯儲兩次暫停加息,加速市場押注加息周期結束,從聲明來看,本次會議聲明整體趨「鴿」,降息是創新藥行情的衝鋒號。由於創新藥遠期價值占比高,貼現率又受到基準利率變動的很大影響,處於降息周期的創新藥往往會迎來大漲,而其在加息周期則會下跌。
在當前支付環境下,進入醫保目錄是創新藥快速實現商業化的最佳路徑,尤其是對於商業化能力欠缺的公司。國家醫療保障局正式公布《2023 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通過形式審查藥品名單》,共包括222 款目錄外藥品、164 款目錄內藥品。醫保初審名單已公布,多款國產創新藥有望拿到新版醫保目錄入場券。
從2017 年至2022 年我國已完成6 批醫保談判,藥品談判機制逐步常態化。2023 年的醫保藥品談判工作已完成申報階段,即將進入專家評審與談判和競價階段。醫保談判的流程科學合理,有助於穩定醫保管理工作,促進國內醫療保障基本盤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也有利於國內醫藥行業可持續性的創新發展。
隨著我國藥品審評制度的不斷成熟,創新藥審評標準也逐步提升,未來國內的創新藥只有相較最佳且可及治療手段獲得明確優勢,才能成功獲批上市,預計優質創新藥的「內卷」烈度將下降,獲得更好的競爭格局。
醫療反腐的影響逐漸弱化,三季報或是行業業績增速低點,隨著3季報的上市公司業績公布,或將迎來新一輪投資機遇。創新藥基本面的變化在於創新藥械的審評趨於嚴格帶來供給側出清,預計2023 年年底前國內企業還有望迎來多個創新藥FDA 獲批的新進展,國產創新藥出海即將進入新階段。
從行業的長期增長邏輯來看,醫藥行業在老齡化、居民疾病譜變化的大背景下,醫藥行業中仍然存在很多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這些細分行業及行業中的企業在未來一段時間有望在業績端保持高速增長。中國創新藥企業拓展海外市場雖然會面臨一定的挑戰,但是由於海外的市場空間較大,出海仍然是中國創新藥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
低估值公司重回投資視野,特別是CXO、科學服務、原料藥等邊際變化的公司投融資數據持續改善,行業邊際繼續惡化的可能性較小。減肥藥等或刺激行業新一輪投資增長,帶動行業走出底部。騎牛看熊認為減肥藥在全球的快速發展,也是帶動創新藥的一個契機,一些上市公司更是賺得盆滿缽滿,也是目前金融市場的一個投資風口。從長期來看,PD-1海外獲批有望緩解前期對於國產創新藥的出海悲觀預期,板塊估值有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