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汴京開一間《夢華錄》里的茶坊,真的能逆轉人生嗎?

2022-06-10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在汴京開一間《夢華錄》里的茶坊,真的能逆轉人生嗎?

在汴京開一間《夢華錄》里的茶坊,真的能逆轉人生嗎?

中國國家地理旗下品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期刊

劉亦菲的新劇 《夢華錄》熱播。

這一次她在劇中飾演大宋的創業女強人趙盼兒,從一間茶坊起步,最後做了汴京最大酒樓的老闆,成了業界頂流。

劇情固然美好。不過,在宋代開茶肆,真的能養家餬口,乃至逆轉人生嗎?

《夢華錄》劇照。來源/《夢華錄》官方微博

一千年前的高端茶

穿越回去還是喝不起啊!

必須先提一嘴的是,千萬不要以為宋朝人炒作茶價的力度會輸給現代人。

那時候的優質茶樹就像今天的武夷山大紅袍母樹一樣,是萬眾矚目的明星。

比如福建建州一戶王姓人家家中的寶貝白茶樹,出產跟五銖錢同樣大小的一塊茶餅,就能賣到1000錢。

據程民生《宋代物價研究》收集的史料,宋仁宗時候,福建建州出產的精品建茶,一斤就價值金二兩。貴的茶餅,一個標價「四十千」,也就是40000文錢。

圖中是龍鳳茶餅,出自建州北苑山一帶,宋時為御用貢茶。龍鳳茶餅極其寶貴,大臣得皇帝賞賜一餅龍鳳茶,都以為是莫大的榮耀。供圖/武夷山夷雕茶廠

最誇張的是,南宋宋孝宗時候的福建貢茶「雀舌水芽」,每年一共一百盒,每盒只像現在的火柴盒那麼點大,卻要用黃羅層層包裹,再封上朱印,用帶著金鎖的朱漆小匣保護。

這麼一個小盒子能裝的茶葉只夠泡上幾杯的量,然而它的標價卻高達400貫,整整四十萬錢!

偶爾皇帝拿出一兩盒賞賜給大臣們,受賜者就 「以生線分解,轉遺好事以為奇玩」,親朋好友們每人切個一點,帶回去長長見識,看看四十萬的茶是怎麼樣的!

北宋人熊蕃撰寫的《宣和北苑貢茶錄》中,載有北苑貢茶各式模具的紋樣,飛龍走鳳,華貴雍容。繪畫/馬翊涵

聽起來光是種茶似乎都能當大富翁了……不過這是在大宋,有所謂的 「禁榷」,也就是茶葉專賣制度。

除了四川一帶的茶葉可以在民間自由交易之外(不得出境),其他地方的茶通通都要由朝廷分門別類,按不同品級收購再發賣。

四川能享受特權,主要是因為當時西南茶葉無論產量還是質量都落後東南一大截,朝廷看不上眼。《宋史·食貨志》就說:

川峽四路所出茶,比東南十不及一……蜀茶之細者,其品視南方已下。

有朝廷這個中間商賺差價,想當源頭工廠薄利多銷,怕是不可能的。所以,利用「茶」的服務行業,比如茶肆、茶坊來賺錢,確實才是最佳的選擇。

幸運的是,平價茶葉是普通百姓可以承受的。一般茶葉一斤不過幾十上百文。

據宋神宗時期來北宋遊歷的日本僧人成尋的記錄,他在杭州市場上所見「以銀茶器每人飲茶,出錢一文」,用高端茶器喝茶,也不過花上一文錢罷了。

擊拂是唐宋飲茶中的一道重要工序,用茶匙或茶筅、茶筋等工具攪動茶湯,使之產生餑沫,乃至咬盞掛杯,幻化出花草蟲魚之類現象。北宋蔡襄《茶錄》記載「茶匙要重,擊拂有力」,《大觀茶論》中則有「擊拂無力,茶不發力」的說法,晁沖之《陸元鈞寄日注茶》詩則說「爭新斗試夸擊拂」,均可見擊拂之重要性。攝影/劉宇

做人思路要打開

誰規定茶館只能賣茶?

開茶肆的本錢不需要多少。簡單的直接開在家裡,有個燒茶的爐子,外加幾條桌椅板凳就行。所以,開茶肆屬實是平民創業的極佳方案。

南宋《夷堅志》中記載:「福州城西居民游氏, 家素貧,僅能啟小茶肆。」可見,即便是公認的無產階級,開一家小茶館也是沒問題的。

《賣茶翁茶器圖》中所繪灰爐,是一種燒水爐,與風爐的區別在於爐子下無通風口。

像北宋的都城汴京,城中就遍布這種小型茶館,生意相當火爆。《東京夢華錄》記載:

(朱雀門外)……余皆居民或茶坊。 茶坊每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物、圖畫、花環、領抹之類,至曉即散,謂之 「鬼市子」。北山子茶坊, 仕女往往夜遊吃茶於彼

宋代商業繁榮,宵禁制度不存。汴京的茶館遂可以營業到深夜,接待前來吃茶的仕女們。

南宋劉松年的《十八學士圖》局部細節,內侍捧來茶碗,「點茶」遊戲即將開始。點茶是文人茶會中的常見遊戲,就連貴為皇帝的宋徽宗,也曾「親手注湯擊沸」,造成「白乳浮盞面」的夢幻效果。

另外,這時候的茶館還兼有類似跳蚤市場的職能。他們會在凌晨點燈,然後提供場地,進行一些小玩意的銷售。因為在天亮前收攤,這種依託茶館的交易被稱作 「鬼市」

跟畢業生越多,求職越內卷一個道理。既然一般人都有實力開個茶館,數量多了之後,你靠什麼在大城市數以千計的茶肆中脫穎而出呢?

因此,用附加服務加分,堪稱成功茶肆的共通點。

圖為河南登封市黑山溝李守貴壁畫墓碑畫,反映了宋金時大戶人家的生活情況。筵席即將開始,「備宴」、「伺宴」的家僕們進進出出,非常忙碌。宋金時飲茶風靡一時,「賓主設禮,非茶不交」,想必客人來了後,先要捧出一碗茶款待。茶,也就成了牢固情誼的粘合劑。供圖/東方IC

首先,雖然叫茶肆、茶坊,但也經營各種點心、乾果等小食,更高級一點的還提供精緻菜肴,跟飯店已經沒什麼區別。而宋代也確實存在把中小飯店叫做 「分茶店」的習慣。

中國人的吃喝一向講求時令,如果一年四季有不同的主廚推薦,店鋪自然就吸睛很多。倘若有本事把門面裝點得非常漂亮,更能招來一堆附庸風雅的少爺公子。

記述南宋杭州風情的《夢梁錄》就有這麼一段:

今杭城 茶肆亦如之。 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店面。 四時賣奇茶異湯,冬月添賣 七寶擂茶饊子蔥茶,或賣 鹽豉湯。暑天添賣 雪泡梅花酒,或 縮脾飲、暑藥之屬。

嘖嘖嘖,冬天茶肆賣七寶擂茶和鹽豉湯。夏天除了茶水之外,還賣雪泡梅花酒和各自解暑飲料。店裡面還要擺一個大花架,插上鮮花和小松樹,再掛上名人字畫。

如果我是貴公子,有這樣打發時間的好去處,怎麼會不光顧呢?而有錢人一多,他們湊在一起當然就要想新的玩法。

「抹茶」就是上等茶粉,與宋代茶湯尚白不同,日本茶粉以綠色為主。日本抹茶道傳承了中國宋元時代的團茶點茶法,形成了模式化的點茶規範。圖中,一位日本茶人正在為參加茶會的客人點茶。供圖/CORBIS

於是,所謂的 「掛牌茶館」相應而生。大家別誤會,這不是什麼「翻牌子」的秦樓楚館之屬。而是人家組團在這玩音樂。

大凡茶樓多有富室子弟、諸司下直等人會聚, 習學樂器、上教曲賺之類,謂之「掛牌兒」(《夢粱錄》)

這世上又有誰不喜歡音樂呢?茶肆老闆一看,有互動的生意更好做了,乾脆再進一步,請了戲班和說書的來。每天預先掛出節目單,等著大家排隊來看戲喝茶。

四人同出嘉會門外茶肆中坐,見幅紙用緋帖 , 尾云:今晚講說《 漢書 》(《夷堅志》)

茶館裡的人越聚越多,三教九流都有。大家湊在一起不能光喝茶看錶演,總得說些什麼,家長里短,國家大事,招聘信息,村口廁所又堵了……商機這不就又來了。

有些人發現,原來人只要話匣子打開,茶水好不好喝,誰還品得出來啊?只要聊的盡興就好。這不就活脫脫的一個 信息傳遞兼輿論中心嗎?

新類型的茶館再次誕生了,學名叫「 人情茶館」。它們「本非以點茶湯為業」,一開始人家的賣點就不在吃喝上面,專是「諸行借工賣伎人會聚行老處, 謂之 市頭」。

圖為仇英所繪的《鬥茶圖》,鬥茶的場地在山野間。石頭旁邊,蒼松直入雲霄。濃濃的松蔭之下,雅士們在此鬥茶比香。於自然中鬥茶,茶與山水、天地、宇宙完美交融。供圖/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

換句話說,人情茶館是專門給各行各業聚會接頭、洽談商務而設的。

宋代大城市裡,每個行業都有所謂的 「行頭」。各行各業僱傭人員,需要經過行頭的引導。

從歌童、舞女、廚娘、針線供過、粗細婢妮,到解庫掌事、貼窗鋪席, 主管酒肆食店博士、門子、直頭、轎番小廝兒、廚子、火頭,甚至是朝廷高官們家裡的僕役下人的聘用,都是行頭的工作範圍。

這麼一想,人情茶館就是宋代的 「就業app」,而且信譽恐怕還要高過boss直拒、前程堪憂和失聯招聘。所以,有些小商人也會在主業之外,投資開一家茶肆,平常觀察一下各行業的風口,收集一些資料,對生意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所以,如果是你的話,在大宋想開一間什麼樣的茶館呢?

宋代吉州窯樹葉紋黑釉盞

編輯:zq

中國古人啜茶地圖(上)

中國古人啜茶地圖(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36b86572f2cb545491446aa366d24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