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中旬,大陸中南部解放後,逃至海南的國民黨廣州綏靖公署主任、華南軍政長官余漢謀,被降為海南特區行政公署副長官。余漢謀與逃到海南的白崇禧集團殘部經過補充、整訓,共編成了5個軍19個師,另有海軍第3艦隊50餘艘艦船、空軍1個大隊20餘架飛機,還有地方保安部隊,總計約10萬人。
就在余漢謀逃到海南之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野戰軍第15兵團指揮第40、第43兩軍及1個加農炮團、1個高炮團和部分工兵、通信兵、反坦克炮兵共10萬人,組成渡海作戰兵團,於12月下旬進入雷州半島,拉開了解放海南的序幕。
1950年3月5日19時30分,解放軍第40軍118師352團1個加強營799人,分乘13艘船,從雷州半島燈樓角啟航南渡,海南島戰役開始。
是年3月31日晚7時,解放軍43軍127師379團接到命令,準備偷渡過海。
當晚22時30分,團長一聲令下,載著3733名勇士的88艘戰船,從雷州半島徐聞縣境東部沿海的博賒港揚帆起航,橫渡瓊州海峽,預定次日在瓊山縣塔市鄉的卜創港一帶登陸。
戰船在海上行進了大約3、4個小時後,突遇敵艦,且是7艘,隨後,雙方展開激戰。在波濤洶湧的海面上,解放軍的幾十隻小木船圍著敵人的大軍艦,用步槍、機槍、六O炮攻擊敵艦。
接著,379團以連為單位,每連組織4個班的敢死小組,每小組配備一挺機槍、炸藥包、手榴彈等武器,在統一指揮下,輪番乘舢板出動,圍攏各敵艦邊打邊沖。
終於,在解放軍英勇頑強的阻擊下,敵艦不支,紛紛掉頭逃竄。
4月1日3時至6時,379團大部在塔市海岸登陸,並在中共領導的瓊崖縱隊的接應下,迅速擊潰了岸防工事和守敵。
然而,擔負阻擊敵艦,護衛渡海船隊的379團3營的8、9連和機槍連,卻迷失了方向,在茫茫大海中,與團部失去了聯繫,並不期然地靠上了白沙門島。
白沙門島位於海口市區的東北方向,當時,那是海上的一座孤島。隔著交錯的海溝,
白沙門島與海口城區相距約3公里。
誤登白沙門島的除了379團3營營部及8連、9連、機槍連外,還有381團警衛連,一共有700餘名解放軍指戰員。當時,他們並不知道登上的是白沙門島。解放軍在白沙門島海面抓住幾名俘虜,從俘虜口中才知道,眼前的登陸地,竟是白沙門孤島。
薛岳得知解放軍登陸白沙門島後,大為震驚和慌亂,急忙調派重兵奪島。
4月1日早上6時許,國民黨10艘軍艦逼近白沙門,並立即向島上解放軍開炮。與此同時,海口機場的國民黨飛機也飛臨白沙門島上空,進行轟炸。敵64軍的1個師,包括3個步兵團和3個炮兵營也在向白沙島反撲。
經過一天的激戰,至當日晚6時,敵人仍未能攻上白沙門島。解放軍也傷亡慘重,3營營部剩下8人,8連剩下40多人,9連剩下20多人,機槍連剩下10多人,381團警衛連剩下30人,總共剩下100多人。
晚上8時,部隊決定分三個梯隊突圍。
4月2日晨,在白沙門島上剩餘的35名解放軍指戰員,再次發起突圍。最後,排長曹金城帶領10名戰士繼續突圍,7人突圍成功,3人在突圍中犧牲。
白沙門島之戰,是一場兵力和武器裝備異常懸殊的戰鬥。
可以說,在整個解放海南的戰役中,白沙門島戰鬥打得最悲壯、最慘烈。解放軍指戰員700多人,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面對配備飛機、軍艦和大炮的數倍敵軍,臨危不懼,沉著應對,英勇頑強,仍取得了斃敵數千的輝煌戰績,實屬難能可貴,可歌可泣。
另外,解放軍誤登白沙門島,造成了瓊崖國民黨守軍的錯誤判斷,他們以為這是解放軍的有意之舉,便調集重兵反撲白沙門島。如是,打亂了國民黨軍的原先部署,鉗制了許多敵人兵力,客觀上,給379團主力勝利登陸和向縱深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海南島戰役自3月5日始,至5月1日解放八所(位於海南西部北部灣之濱)、北黎(位於東方市北郊)兩港為止,歷時56天,粉碎了國民黨陸海空軍的立體防禦,解放了全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