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植芳45歲坐牢時,曾受邵洵美囑託兩件事,27年後他登報終守承諾

2020-10-14   張愛談情說愛

原標題:賈植芳45歲坐牢時,曾受邵洵美囑託兩件事,27年後他登報終守承諾

1960年,提籃橋監獄。

45歲的賈植芳正在經歷他人生中的第四次坐牢,這一次,是因為胡風案。

一次偶然的「調房間」,他忽然遇到一個有些似曾相識的老者。枯草般亂蓬蓬的白髮下,那老者的神情卻是肅穆而不容侵犯的。他時常喘不上氣來,是典型的嚴重哮喘。獄中飲食多半是些少得可憐的「菜皮爛米」,其他犯人常常珍惜地只吃一半,剩下的收起來,留到肚皮叫時再吃——他卻不聽勸告,每餐飯都一下吃光,氣喘吁吁地說:「我實在熬不落了!」

很快,賈植芳得知,他是「歷史反革命」罪人邵洵美。

在飢餓和病痛的雙重摺磨下,邵洵美對自己的出獄,漸漸不抱希望。他在一次「放風」中,鄭重向賈植芳囑託了兩件事。

第一,是蕭伯納1933年來上海時,邵洵美作為世界筆會中國秘書負責接待,擺了一桌素宴,自己出了46塊銀元的飯錢。但當時報紙的新聞報道中,只提到蔡元培、宋慶齡、魯迅等人,卻沒有邵洵美的名字,他希望賈植芳在文章中為他聲明。

第二,魯迅曾說邵洵美的文章是「捐班」,花錢僱人代寫。邵洵美說:「我的文章雖然寫得不好,但不是叫人代寫的,是我自己寫的。」

賈植芳與邵洵美的「同監」之緣,只有幾個月。此後,兩人再也沒有見過面。

1966年,51歲的賈植芳出獄,又成了「內部問題」,被押回復旦大學,到印刷廠里勞改。在一個天氣炎熱的中午,他赤裸上身,拖著拖車經過工會禮堂,正遇見自己曾經中文系的同事——個個衣冠筆挺,談笑風生。他本想迴避,但最終還是迎向同事們複雜的目光,抬頭挺胸地走過。

此時,邵洵美也已經出獄,同樣在經受批鬥,但他沒能撐太久。1968年3月,在聽說他的忘年小友王科一在被批鬥的當夜,煤氣自殺之後,他偷偷吃下過量的鴉片,終於在貧病交加中故去。

而這個消息,賈植芳直到1980年平反之後才知道。

1989年,74歲的賈植芳寫了一篇《我的難友邵洵美》,登在《上海灘》雜誌上,文中詳細講述了邵洵美讓他代為澄清的兩件事情,並對這位詩人、翻譯家和出版家,表達一點「紀念的微忱」。

他一直記得27年前的這個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