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長城汽車完全可以通過降價換取銷量的提升,每個品牌可通過打價格戰的方式實現1-2萬輛銷量提升,但長城汽車沒有這麼做。」--長城汽車首席增長官李瑞峰。
「我們在新能源上絕不靠虧損來換取銷量,這是我們不做的事。」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在2023奇瑞科技DAY上表示。
主流汽車品牌開始對價格戰說不,已經厭倦了這種毫無技術含量的打法?
今年以來,汽車行業經歷了空前慘烈的價格戰,一輛原售價21.19萬元的東風雪鐵龍C6,政企綜合補貼9萬元後,「六折」即可入手。可以說,神龍汽車打響了價格戰的第一槍,之後多個車企都加入了價格戰行列。
東風本田、上汽通用、一汽奧迪、廣汽本田、吉利汽車、長安汽車等多個品牌相繼推出優惠,甚至新能源車也加入這場混戰。可以說,在這種無差別的狂轟濫炸之下,沒有誰能置身事外,無非就是主打參
戰,還是被動應付的區別。
不可否認,上半年的價格戰,在一定程度刺激了汽車消費,釋放了市場的消費潛力。不少熱點車型都是被「一搶而空」,甚至還有外地組團前往購車的盛景出現。但是,很快就出現了反彈,不少車主開始觀望,對於價格戰的預期有所提高。
看車的人多,下單的人少,成為一個怪現象。拿出來做促銷的車型少,心儀的車輛不降價。老款燃油車大降價,新款車型咬住不放。消費者對於虛假降價之下的現象不感冒,買的沒有賣的精。
從本質上來說,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是市場經濟的核心調節機制之一,是市場優勝劣汰的主要手段,而不是人為的操縱。今年之所以出現空前的價格戰,反映了汽車市場的供需出現了問題。汽車不斷生產,消費需求不足,導致了生產供給過剩和需求不足之間的矛盾。
當然 ,也有車企是因為,新的排放標準「國六B」將實施,急於在到期之前將庫存車清理出去的打算。可以說是各方不同的打算,助推了價格戰的氣氛。李瑞峰也認為,價格戰和內卷,是大浪淘沙和頭部聚集的必經之路。
但是,經過近半年的廝殺,車企開始反思自身,價格戰是不是值得,是不是有必要繼續。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說,打價格戰無疑是短期內提升市占率的好法子,但這會透支自己的利潤和溢價水平。
李瑞峰認為,長城汽車並沒有盲目的進行大水漫灌式的降價,而是從體系力出發通盤考量,這便是體系力作戰的意義。長城汽車月銷過12萬輛,這是長城汽車整個大體系大兵團作戰的共同結果。
「我們在新能源上絕不靠虧損來換取銷量,這是我們不做的事。」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在2023奇瑞科技DAY上表示。
「打價格戰會突破道德底線,導致人們什麼都能做出來。汽車產品是人命關天的,如果簡單地追求價格,很危險。」李書福對於價格戰表示不能突破道德底線,打基礎、練內功才能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價格戰是一把雙刃劍,是不可長久的戰略。每個車企都有自己的長短期目標,價格戰在短期內有一定的成效,但是短期的透支消費能力,無疑是飲鴆止渴的行徑。風物長宜放眼量,,長城堅持體系造車,5大品牌加深耦合性。
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表示,比起價格戰,更應該去打質量戰,技術戰,品質戰,服務戰。奇瑞將持續聚焦新能源與智能網聯發展,以技術持續創新突破,從而實現跨越式發展。汽車行業競爭結束百米賽跑,進入一個馬拉松式競爭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