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在生態環境部統籌指導下,河南省、湖北省、重慶市、四川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以下簡稱「六省一市」)在西安簽署《加強秦嶺地區跨區域生態保護協同合作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
《備忘錄》約定
六省一市將共同加強
秦嶺地區跨區域生態保護協同合作
提升生態系統
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加強信息交流
建立輪值聯席會議制度,每年定期輪流召開聯席會議,研究推進協同合作相關事項。
推動共商共治
針對生態保護修復監管領域跨區域問題,及時共商共治,推進跨區域生態保護修復監管科學決策,實現秦嶺生態保護一盤棋。
推進數據共享
整合生態保護修復相關數據資源,完善數據共享機制,推動六省一市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台(節點)互聯互通,推動建立秦嶺生態保護監管協作網絡。
加強科技支撐
針對秦嶺地區關鍵生態問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基礎專項研究,組建秦嶺生態保護專家委員會,建立科學有效的科技決策諮詢制度,支撐秦嶺生態保護修復。
據悉,《備忘錄》的簽署標誌著秦嶺地區跨區域生態保護協同合作聯席會議制度的建立。六省一市將以《備忘錄》的簽署為契機,加強協同合作,切實推動秦嶺地區生態保護更上新台階。
秦嶺區域森林覆蓋率達到82%
12月17日,記者從第一屆秦嶺地區跨區域生態保護協同合作輪值聯席會議獲悉:近年來,陝西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不斷健全秦嶺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秦嶺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秦嶺區域森林覆蓋率達到82%,秦嶺陝西段生態質量狀況評價為「優良」等級面積達99.3%,主要河流優良水體占比超過九成,承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70%水量的漢江、丹江,水質始終保持在II類以上,實現了「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近年來
秦嶺相關省市
積極實施各項生態保護措施和政策
秦嶺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制度體系不斷完善
陝西省出台《關於全面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修訂《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
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
2022年,秦嶺地區區縣生態質量指數平均值為71.4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9.62)。
生態空間管控力度不斷加強
涉及陝西、甘肅、四川三省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已正式設立,秦嶺國家公園創建方案也已獲國家批覆,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40.5萬平方公里,共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86個和自然公園220個。
生態保護修復有序推進
河南秦嶺東段洛河流域、陝西秦嶺北麓主體、甘肅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等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順利實施,37個地區獲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命名,19個地區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命名。
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穩步提升
自然保護區內重要物種棲息地保持穩定,「秦嶺四寶」大熊貓、朱䴉、羚牛、金絲猴野外種群不斷擴大,「秦嶺雙嬌」紅豆杉、珙桐為代表的野生植物資源持續增長。
1
往期回顧
=͟͟͞͞冷=͟͟͞͞=͟͟͞͞冷=͟͟͞͞=͟͟͞͞冷=͟͟͞͞=陝西最低氣溫-30.4℃!下周正式進入……
陝西運動員勇奪兩金 !
來源:群眾新聞、西安發布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責編 | 韋世鈺
編輯 | 馬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