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合作新空間: 並非只有礦產

2024-06-21     第一財經

時隔7年,中國總理對澳大利亞的再次訪問,為中澳雙邊關係的回暖增添不少動力。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應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邀請,李強總理於6月15日至18日對澳大利亞進行正式訪問。

其間,李強總理同阿爾巴尼斯總理舉行第九輪中澳總理年度會晤並共同會見記者。兩國總理一致同意堅持中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定位,鞏固中澳關係改善發展勢頭,共同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雙方宣布年內將在澳舉行第十屆中澳科技合作聯委會會議、中澳高級別對話第八次會議、第八次中澳氣候變化部長級對話,確認計劃於2024年重啟中澳戰略經濟對話,同意2025年舉行下一輪中澳總理年度會晤。雙方歡迎進一步增進人文交流,中方將把澳大利亞納入單方面免簽國家範圍,雙方同意互為旅遊、商務、探親人員審發3至5年多次入境簽證。

會晤後,兩國總理共同見證簽署戰略經濟對話、自貿協定實施、應對氣候變化、教育、文化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雙方發表《中澳總理年度會晤聯合成果聲明》。

對於這一系列成果,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陳弘教授用「全面的基本穩定」來形容當前的中澳關係,同時還稱「回暖與升溫也在路上」。澳大利亞貿易團體更是樂見雙邊關係的穩定發展,稱「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仍然是我們的優先事項。澳大利亞20%以上的就業崗位依賴貿易,增加出口機會對澳大利亞持續的經濟成功至關重要」。

中澳經貿並非只有礦產能源

在澳大利亞南部的重要葡萄酒產區庫納瓦拉,當地歷史悠久的知名酒莊——瑞馬酒莊,於數年前被一家中國企業收購。

現在擔任酒莊管理顧問的李捷,近期剛參加完在中國香港舉行的一場酒類展會。「一直忙著接待一撥又一撥的國內採購團,最近銷售訂單不斷,我們6月13日就有三個貨櫃發往寧波。」李捷告訴新華社。

中方數據顯示,2023年,中澳雙邊貨物貿易額達229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1%,中國連續15年成為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夥伴;澳對華投資比上年增長11.7%,在中國新設立澳資企業數量比上年增長40.2%。兩國貿易額由1972年建交之初不足1億美元躍升至2023年近2300億美元。

今年以來,中澳在經貿領域傳來不少消息。比如3月,中國宣布終止對澳大利亞進口葡萄酒徵收反傾銷稅。5月,中國再宣布取消對澳大利亞5家主要牛肉生產商的進口禁令。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4月,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了1040萬美元的葡萄酒,較去年同期12.6萬餘美元的產品額,增長了約80倍。5月,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了價值超過8600萬澳元(約合人民幣4.12億元)的葡萄酒,350家主要來自南澳大利亞州的釀酒商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談及中澳雙邊經貿,陳弘表示,互補性強是被談論得最多的特點,如果說之前中澳間的互補性合作主要圍繞澳大利亞有礦產、中國有製成品的模式,「那麼現在,雙方經貿合作空間越來越廣闊,尤其是在氣候變化大背景下,在清潔能源方面,澳大利亞有資源、中國有技術,合作潛力巨大」。

外交部網站顯示,6月18日,正在澳大利亞訪問的國務院總理李強在珀斯參觀天齊鋰業奎納納氫氧化鋰公司和福特斯克金屬集團未來產業中心。

在天齊鋰業奎納納氫氧化鋰公司,李強表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等產業有技術積累,澳大利亞在鋰等關鍵礦產方面有豐富資源,雙方可以發揮互補優勢、挖掘各自潛能,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打造有競爭力的新能源領域產業鏈供應鏈,既服務兩國低碳發展,又助力全球綠色轉型。

澳大利亞駐上海總領事張威廉(John Williams)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也提到,澳大利亞未來也可以在清潔技術和綠色產品方面加大與中國合作,「我們雙方在綠色經濟中具有強大的潛在互補性,包括整個供應鏈的脫碳進程,雙邊合作的加深將有助於實現兩國在《巴黎協定》中設定的減排目標」。

對於新能源汽車,陳弘表示,其實在澳大利亞市場,無論是中國的新能源汽車還是燃油車,一直頗受當地消費者的歡迎,口碑很不錯。「當前,澳大利亞也有自己的減排目標,也在探索能源轉型,因此對於坐擁以鋰礦為代表的豐富礦產資源的澳大利亞企業來說,與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作,除了滿足本地市場的需求外,未來聯手在第三方市場發展也是值得期待的。」

同時,在陳弘看來,在全球加速邁進老齡化社會的當下,醫療保健、養老服務等也是中澳雙方可以拓展合作的領域,「澳大利亞比中國更早進入老齡化社會,因此在養老服務方面也積累了不少經驗」。

此外,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陳弘表示,澳大利亞地域遼闊,但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有些老舊、缺位。「其實中澳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早在2014年就被談及,但此後因為雙邊關係急轉直下以及疫情等因素被擱置了,因此也是未來可以進一步合作的方向。」

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和澳大利亞中國工商業委員會的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對華貿易使澳大利亞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約1700美元,創造了59.56萬個就業崗位,占就業崗位總數的4.2%。澳大利亞商業團體更是表示,該國約三分之一的出口銷往中國,約四分之一的進口來自中國;如果沒有中國市場,澳大利亞民眾將為消費品多支付4.2%的費用。

全面轉圜的中澳關係謹防開倒車

外交部網站顯示,17日,李強總理同阿爾巴尼斯總理舉行第九輪中澳總理年度會晤並共同會見記者。李強總理表示,今年是習近平主席對澳大利亞進行國事訪問和中澳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10周年。回顧10年來中澳關係發展歷程,最重要的經驗啟示就是要堅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互利合作。去年11月阿爾巴尼斯總理訪華以來,中澳各領域對話合作進一步恢復發展,兩國關係實現全面轉圜。中方願同澳方一道,保持住、發展好兩國關係當前來之不易的積極勢頭,合力打造更加成熟穩定、更加富有成果的中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更好造福兩國人民。

陳弘對第一財經解釋道,2022年5月澳大利亞新政府上台之後,向中方表達了釋放善意的意願,中方隨後給予了積極回應,其中有兩次會晤頗為重要,分別是兩國領導人在2022年11月於巴厘島的會晤以及去年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的訪華,從上而下推進兩國關係的恢復。

對於中澳關係的未來,陳弘告訴第一財經,中澳之間實際上有差異與分歧,但對於雙邊關係而言這是正常的,「換言之,差異和分歧並不能夠定義兩國間的關係,也不能被一些外在勢力利用或者限制。」他認為,回溯此前莫里森政府時期中澳關係跌入低谷,如今,中澳雙方用了2年時間的努力使得雙邊關係發生逆轉,出現了回升,「這是來之不易的成果,需要彼此共同珍惜。中澳關係不能走回頭路,也不能夠開倒車」。

今年下半年美國即將進行總統大選,明年澳大利亞也將進行聯邦大選。陳弘認為,未來中澳關係既要排除第三方的干擾,同時還要警惕競選期間,一些澳大利亞國內政客或者右翼勢力可能拋出的對華強硬論調。

「無論明年澳大利亞聯邦選舉結果如何,中澳關係對於澳大利亞國家利益的重要性,是不能夠否認的。」他說道。

就在17日,雪梨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的最新民調顯示,超過六成(61%)澳大利亞受訪者認為,澳大利亞應繼續努力與中國建立緊密的聯繫和紐帶,並保持牢固的關係。又有62%的澳大利亞人表示,他們看到了加強澳中關係的益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b1548f2d670023bd443c4eebbf4e3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