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寒假」孩子在家玩瘋了?做好4件事,幫孩子「宅」出好習慣

2020-03-06     教育思享

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各中小學的開學時間一再延期。

面對這個超長的寒假,很多父母擔心,孩子的學習鬆懈了,產生了惰性,雖然有停課不停學的多方面舉措,但少了校園的整體學習環境和老師的督促,孩子的學習還能否跟得上?

家長別總盯著「學習」,此時正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好時候

特殊時期,學習的場景變成了全部在家中完成,即便是開展了系統的網上授課,可還是讓很多家長傷透了腦筋。一方面孩子一直在家中,為了保證孩子認真聽講,家長只能全程陪同,成了全職「伴讀」;另一方面,孩子在家一個人學習也難免精力不集中,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很多家長對此也是干著急,卻又沒什麼好辦法。

這就導致了家長累、孩子也累,可學習效果卻不那麼明顯。

有效的學習方式,應該要靠自覺和自律,只有真的「學進去」了,才能真正有收穫,而自覺、自律,說白了就是習慣使然。孔子說:「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好的學習習慣更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現在雖然孩子都「宅」在家裡,可也正是培養良好的習慣的大好時機,如果孩子能夠在少年時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他便會將追求知識、努力學習當成生活中重要的一件事情來對待,而不需要父母或者他人再三催促。家長們正應該跳出誤區、擺正認識,從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入手。

有了好習慣,不僅家長輕鬆,孩子的學習也能更見成效。

居家學習,如何養成好習慣?

說白了,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覆練習形成並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習慣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重複,而此時正是養成和強化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那麼,作為家長,我們該從哪裡入手?具體怎麼去做呢?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做好四件事,就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一件事:有規劃、有規律地制定作息表,並嚴格按照計劃執行

這是一個居家學習的特殊時期,雖然停課不停學,但也正因為是在家裡,沒有像學校那樣系統、完善的制度。孩子本身往往沒有那麼高的自制力,也常常不知道自己每天應該做些什麼,所以一直想著玩兒,這也是天性使然。

這時候,制訂一份詳細的作息表是非常有必要的。

只有有規劃、有規律,孩子才能明白自己每天的任務是什麼,也更加有利於培養出好的習慣。當然,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這份作息表也應該根據孩子的特點和狀態來科學訂製。

首先,我們應該分析孩子的學習現狀。根據他的興趣和特點,有針對性制訂。比如,將孩子比較擅長的科目排在前面,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其次,居家學習的內容不能僅僅局限於課本的知識。可以按照孩子的興趣,涉及音樂、勞動、鍛鍊甚至是防疫常識等等,將這些課外知識穿插在學習中間,更有利於孩子愉悅身心,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最後,這份作息表要儘可能的全面。起床、吃飯、娛樂、睡覺的時間也都應該具化,從而讓孩子的各方面都形成規律,能夠更好地養成習慣。

第二件事:打造良好的學習空間,優化家中的學習環境

對於還沒能養成良好習慣的孩子來說,極容易被環境干擾,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線頭或是桌上擺放的某樣物品,都能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分散。所以,家長可是嘗試在家中布置出一個「教室感覺」的空間。在孩子學習的周圍,不要出現與學習無關的擺放,如玩具、杯子、食物等。

家長要給孩子提供安靜的環境,避免一些其他聲響干擾孩子學習。還可以製作一些如課程表、科目的掛牌等,營造出一個學習的物理氛圍,增加學習的儀式感。幫助孩子進入學習狀態,引導他們進入一個最佳的學習氛圍中。

除此之外,一些電子產品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難抵抗的,雖然現在很多諸如網課之類的需要用到手機,但家長一定要讓孩子認清對電子產品的真實需求,制定使用計劃,防止孩子沉迷其中。同時,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少用或不用手機。

第三件事:歸納適合孩子的學習技巧,強化習慣的養成

學習是枯燥的,但也是有趣的。

幫助孩子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技巧,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而且能夠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降低學習難度,從而增強學習的興趣。或許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學習技巧,總結歸納和掌握學習技巧的同時,也是一個動腦、思考的過程。小聰明要是運用到了對的地方,也會產生強大的能量。學習方法也是可以通過訓練來養成的,一個行為堅持久了便形成了習慣。

比如閱讀訓練。完全可以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通過獲取疫情的實時消息,引導孩子多看、多聽,既能了解到「新冠肺炎」最新的情況,知曉國家大事。更能在一個個數據、一張張圖表、一段段文字中,鍛鍊閱讀能力。通過細緻地閱讀,提取出有用信息,增強孩子對「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技巧。

還比如在預習的過程中,在授課前將教材內容通讀一遍,並用不同顏色標記出不同的內容。比如不明白的地方用紅筆標記,有疑惑或者一知半解的地方用黃色標記。做好了標記之後,在正式上課的時候,有重點地進行學習,不僅能加深印象,更有條理,同時也有助於之後的複習和鞏固。

再比如,給孩子制定學習任務,並讓孩子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這樣不僅起到了監督的作用,更讓孩子從心理上更加願意投入進去,從而提高學習、做題的效率。

不管什麼樣的學習方法,最重要的就是適合和有用。家長幫助孩子總結和歸納學習方法的時候,最好能將趣味性和競賽性融入其中,讓孩子產生興趣和激發起好勝心,這樣才能夠事半功倍。

第四件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一切的開端

讓很多家長最為頭疼的可能不是家庭教育中的技巧和方法,而是孩子不肯聽、不願做。有些家長使用強迫的手段,可效果往往也很難達到預期,甚至讓有些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其實家長和孩子並不是對立的,只要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這一切也都會迎刃而解。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的重點就在於「溝通」與「堅持」。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言語要有智慧,要讓孩子感受到平等和愛。有效的溝通能幫助我們走進孩子的內心,這裡的溝通或許並不僅僅指的是語言。很多時候,一起和孩子做一件事,或者是一些親子活動和遊戲,也是「溝通」的必要環節。

還有就是「堅持」,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需要堅持的,堅持就是勝利,堅持才會有收穫。不僅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要堅持,對孩子的陪伴也要堅持。都說:三流媽媽做保姆,二流媽媽做教練,一流媽媽做榜樣。都說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可陪伴對很多家長來說也是個難點,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既然疫情期間我們都要「宅」在家裡,不如多給孩子一些陪伴,或許這也正是孩子內心最為渴望和期盼的。

只要做好了上面的四件事,相信一定能夠讓孩子培養出好的學習習慣。

最後我要說的是:作為家長,我們常為孩子操碎了心,也曾埋怨過為什麼孩子這麼不聽話,這麼不懂事,這麼笨......然而我們真正為孩子做過些什麼呢?為孩子找好的學校、好的老師?為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還是讓他衣食無憂,給他更多的零花錢?

不,這些還不夠,我們能為孩子做的還有很多,我們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更要給他們儘可能多的陪伴和情感的寄託,不管我們有什麼樣的理由或者藉口,我們內心都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而要達成這個目標,改變,就要先從我們父母身上開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__JrnAB3uTiws8KZuT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