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腕椽筆|孫伯翔先生訪談

2019-12-06     觀心得自在

來源:孫伯翔書畫藝術網

孫伯翔

1934年出生於天津武清縣。

晚號「適叟」。

一生以魏碑書體立足於當今書壇,

2013年獲中國文聯第十一屆造型藝術成就獎,

2015年獲第五屆蘭亭獎終身成就獎。

2019年12月2日,歷時30天的「老腕椽筆」情景式書畫作品展在天津美術館落下帷幕。本次展出作品為孫伯翔先生近兩年的新作,受到了來自全國各地書畫愛好者們的一致好評。在展覽開幕期間,孫伯翔先生曾接受筆者的採訪,並就書畫創作中一些心得做出分享。

關於書法創作時的心態

學書法,莫求名利,學書法的目的千萬不要想著有一天成為大書法家,這樣你反而會為其所累一無所獲。作為書法人,我們一定要擺正位置,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之寶,千百年來傳承至今,在我們手裡要在繼承中有所創新,不要墨守成規。要繼承也要變化,因為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正所謂:萬象皆點線,無處不方圓。

書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真善美」。要做到專家點頭,群眾鼓掌,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虛懷若谷這才是前進的方向。

關於怎麼寫好書法

書法要先從橫平豎直開始,藝術性是後話,先從臨摹仿照古人開始,學古出古,一提一頓皆有道理,要把每一筆每一畫,都看成是有生命的,它們都是活的,就像壯闊的錢塘江大潮其實是大自然寫的「一橫」,長白山百年蒼松是大自然的「一豎」。

關於「繼承」和「創新」

學書法要走好自己的路,還要繼承和創新並行。只繼承,圈在裡面出不來;只創新,就會是無源之水。就拿我自己的學書道路來說,我過去是寫唐楷的,後來寫魏碑,現在我又把帖的東西也吸收了一些。此次書畫展我寫蘭亭序、聖教序,就是有意嘗試碑帖契合。

我有一副對聯:「品酒醇醅迥異,學書碑帖無町。」現在我更趨向於寫得和諧、清涼,最後追求的是清涼之境。所謂清涼之境,就是想讓人越看越舒服,越看,越清涼,這是我的目標。

關於「貼學」和「碑學」的看法

人人都有偏愛,偏愛乃為自然,偏見則是極大錯誤,誤人誤己,書法人應該有包容寬廣之情懷。我學魏碑,愛其將軍之體,健將之軀,雄而不猙,威而不猛,切忌狂怪。一生長旅,轉益多師,既喜碑又喜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是我一生理想。對任何一種碑帖,只要「咬定青山不放鬆」,追至底,自會成家,也自然有變。

現在寫碑與寫帖的人都不少,光寫帖就會缺少剛強與渾厚,光寫碑就會缺少韻味與精微。寫碑與寫帖的人不能互相貶低,對於碑與帖都應該衷愛它,它們沒有截然的界限,關鍵是「拿來主義」為我所用。換句話說,碑有碑的優勢,帖有帖的長處,碑帖結合就是優勢互補整合,使書法的形態更多變化,內涵更豐富,美感更強烈。

關於書法和繪畫

書法和繪畫應該是互相滲透相互影響的。一個是神采和形質,一個是氣韻和骨法,實際上說的是一個道理,都是點線與神韻關係的問題。字的靈魂就是墨線,是點畫的形質之功。中國畫也一樣,「骨法用筆」,離開水墨點線,中國畫就不叫中國畫了。能否將每一個點線在輕重快慢、起承轉合都達到良好的控制,考驗著書畫家的基本駕馭能力,要做到「動輒合度」,此時的點與畫,既是法,也是情,是一種生命的存在。

關於書法的美

美就是和諧,舒適,穩妥,你看一個字像上緊下松、左斂右放、參差不齊,書法大開大闔的同時保持字形章法新意,任何筆畫都要尋到歷史上碑帖的影子,每一處皆有來歷,要禁得住推敲,這就是所謂的線條的穿透力。

書法家追求的是什麼,就是開始寫時蓄意挑起矛盾,寫成後有能力平和矛盾。如果平和不了這種矛盾,呲牙咧嘴把人嚇跑了,那就不是美了。書畫藝術當須多層面之矛盾,多層面矛盾最終要達到和諧之統一。藝術無矛盾不能稱藝術,藝術不統一不能稱藝術。

關於現在的日常生活

雖然我今年已經85了,可我的生活是閒不住的,因為我的身心是不累的。我現在不能說是日落而息,但是仍然可以說是日出而作。每天吃完早點我就開始幹活,這不叫創作。寫書法就是「酷愛」,就是信仰、使命。

我養生的方法不是鍛鍊。累了出去放放風,回來工作;累了我看一會兒電視,看電視我也是有所選擇的。兒女孝順、老友交流、弟子往還,這是我每天的活動。除了朋友來就是學生來,要不就是兒女在一塊兒說說笑笑,達到一種和諧的氣氛。我希望這樣的生活能一直持續到我該回去,撒筆閉眼的時候,這是我最好的期盼。

關於年輕人學習書法的建議

孫伯翔先生認為,年輕人學習書法時遇到的苦,偶爾陷入浮躁,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因為年輕時代,往往是最不容易的時期,年輕的書畫學習者都希望能夠儘快成功,為了安身立命,為了功成名就。但是年輕的學習者應該明白,行止是第一位的,性情是第二位的,這應該是個不顛破的順序,對於學習書法這是最重要的。書法是寂寞之道,但同時也是快樂之道。研習書法並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情。

關於本次「老腕椽筆」展覽

我要感恩黨,感恩時代,感恩社會,對文藝的高度重視,提供了充裕自由的創作條件;感謝市委宣傳部、天津市文聯和天津市書協的領導們多年來的關心和支持。感激授業恩師、書道朋友和他的學生與家人,對我書法的關照和生活的照顧。

這次「老腕椽筆」展,是我用這兩年的作品向大家交個作業。今後呢,再接再厲!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VE14G4BMH2_cNUgiwD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