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1400億,店長月薪12萬,海底撈憑什麼?

2019-09-24   零售前沿


最近,海底撈店長月薪12萬刷屏了。

但我們要思考的是,海底撈憑什麼給這麼高工資?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背後的事。


市值超1400億

海底撈上市1年交卷

上市一年了,海底撈取得了怎樣的成績?

去年的9月,海底撈在港交所上市,轟動一時。以當時的發行價為17.8港元,而現在,海底撈股價已經達到已經是34.500港元。一年漲幅超過90%。

總市值已經是達到1828.5億港元。市盈率高達89.27。



海底撈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

當然,直接帶來的也有創始人張勇的身價暴漲。《福布斯亞洲》發布新加坡50大富豪榜單,張勇以138億美元身家,成為新加坡首富!目前也是全球餐飲首富。

當然,市值的衡量,是市場上最直觀的表現。而這背後卻是由整個行業數據支撐的。

我們根據海底撈此前發布的半年報來看:

日入4600萬海底撈2018年實現營收169.69億元,凈利潤為16.46億元,相當於日入4600萬。市場占有率在中國火鍋品牌中位居第一。每分鐘接待304名顧客 從營收情況來看,海底撈全年共計服務顧客1.60億人次,人均消費101元,相當於每分鐘需要接待304名顧客。海底撈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都在國內中式餐飲市場排名第一,三年穩坐餐飲頭把交椅。到2018年與第二名的差距將拉得更大。翻台率:平均每天5次 2015年到2017年,海底撈火鍋店的平均翻台率也從每天4次,上升到每天4.5次、每天5次。2018年年內,海底撈平均翻台率依然為5次/天。但二線城市餐廳的翻台率最高,達到5.3次。



這些才是海底撈這兩年高速增長的關鍵。

如果問及其真正成功的秘訣時,大多數人又說學不會。有人說是服務做的好,有人說是口碑營銷做的好。

服務是海底撈的核心價值。在火鍋這個領域,很難直接去宣傳口味,因為其產品的主要因素取決於原材料。海底撈是通過服務來打通市場,但為服務付出的代價,也不是其他火鍋店能有勇氣投入的。

再說口碑營銷。海底撈的口碑大多數來自客戶自發,這點主要來源還是在服務。而其在營銷上很少花費用,我們沒看到海底撈會去投個電視廣告。

但這些仍然不是主驅動力,真正的主驅動力還是在於人才培養。這才是保證海底撈從100-1000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那麼再來談下當下熱議的店長月薪12萬的事。


店長月薪12萬

靠的是好機制


其實店長的月薪高,還在整體效益的體現。沒有好的效益,哪來這麼高的薪資。

而如果要說高月薪背後的邏輯,也就這8個字「多勞多得,利他主義」。

我們前面也提到,海底撈的平均每天翻台率是5次,而行業內水平也就1次多。這也就意味著,海底撈的員工要比其他店的員工更辛苦。如何保住人才?

我們認為有幾個關鍵點:

1、多勞多得。比如按量計薪,顧客進入到離開餐廳運營過程中的每項任務(包括服務及食物準備)被詳細計入員工工作量,與薪酬直接掛鉤。

所以我們在逛海底撈的時候,你發現員工為什麼這麼熱情,因為越主動賺的越多。

這也給很多餐飲帶來一些啟示,我們此前跟一些餐飲老總聊過,他們每每抱怨自己的員工不上心。問題就出在制度,不能一味只要求店員主動熱情,能否與KPI、薪酬掛鉤,這是制度設計。

2、師徒制,師傅帶的多拿的多。

我們這裡著重說下師徒制。海底撈的師徒制早不是什麼秘密,店長月薪拿個幾萬也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只是被標出月薪12萬,就吸人眼球了。

重點就這幾點。

店長固定月薪約在35000元左右,通過培養徒弟店長來提成,店長通過徒弟店長提成的部分約占徒弟店凈利潤的3%以上。海底撈為三級分銷模式,店長可以提成徒弟店和徒孫店的凈利潤,算上提成部分,海底撈老店長月薪約能達到10~12萬元,但不是每個月都能拿到這麼多。從服務員-高級服務員-店長晉升。基礎薪資就是從3000-35000左右。

3、「家族制」,就是阿米巴的方式。

家族制在我們看來,是非常高明的地方。因為店面在100以內,可能通過公司可以直接方便運營和管理,但要從100-1000,僅依靠總公司是很難對每個單店具有針對性的管理和指導意見的。

所以,海底撈的家族制就是典型的阿米巴方式。

一個家族由5~18家門店組成,建立在師徒關係之上,家族長通常為師父店長。制定長期的發展計劃。家族內實現共享信息、資源,針對性的解決問題,這樣提升效率。

聽著是否像以前部落族長的感覺,其實理解上本質是一樣的。

目前海底撈的門店,就是靠這些家族串聯起來的。靈活性強,也便於管理。

以上這些招式,成了海底撈育人養人的關鍵。

到2018年,海底撈的薪酬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目前已經超7萬員工,員工平均薪資約為7.3萬元。但想要拿到百萬年薪的,也就幾十個店長。


10000億的火鍋市場

奔跑中的思考

儘管成績不俗,市場份額也是最大,但也就僅僅占比2.2%。加上劉一手,呷哺呷哺,朝天門,德莊等火鍋市場的CR5也僅為5.5%。

只能說明,目前火鍋市場,集中度太低,市場還大有可為。

2018年,全國餐飲總收入突破4萬億元,火鍋業總收入8757億元。這表示,僅火鍋就占了5分之一的餐飲天下。而且這個數字還在漲,預計將在2020年超萬億元。

這也正是資本市場看好海底撈的很大原因。

但也會給海底撈帶來新的考驗。

1、擴張的步伐。

2018年海底撈新開門店200家,2019年還要開的更多。從新店範圍擴大到100多個城市來看,預計2020-2025年間海底撈將達到1000-1500家店。

這第一大考就是店長,因為海底撈都是內部晉升制,沒有空降店長,成功率更高,但也直接導致其擴張速度會較慢。即使做到1500家店,比起全國市場40萬家火鍋店來看,還是很小份額。

而且市場下沉後,消費習性的不同,也會對模式提出新的考驗。目前海底撈來自二三線城市的收入正越來越成為海底撈重要的收入構成部分,並且收入增長幅度大幅超過一線城市。

圖片來源:蛋解創業

2、新業務增長點在哪?

目前餐廳收入是海底撈的主要收入來源。2018年貢獻收入的比例為97.2%。但外賣方面,雖然有所增長,但外賣收入從2017年的2.19億元上升至2018年的3.24億元。也僅僅多了1億多。

可以說,這個業務增長點還是沒打磨好。

而現在市面上新出的小火鍋等新品類也在興起,這些是否會是市場機會點,要考驗海底撈的戰略預判了。

萬億級的火鍋市場,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