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核數字化:尖子生如何劃重點

2022-08-29     英才雜誌

原標題:中廣核數字化:尖子生如何劃重點

本文作者 | 顧天嬌

在實現「數字中國」偉大願景的過程中,中央企業紛紛順勢而為,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

這其中,中國廣核集團(以下簡稱「中廣核」)積極主動謀劃和推動數字化轉型,提出《把握數字化轉型機遇,建好世界一流清潔能源集團》的號召,將數字化轉型與發展清潔能源主業深度融合,將數字化轉型作為增強核電企業競爭力、抗風險能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提升核電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重要舉措。

核電行業具有技術難度大、生命周期長、系統裝備複雜、安全性要求高等特點。尤其是出於對安全的重視,核電行業對新技術相對「謹慎」,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論證過程,這也對中廣核數字化進程構成一定挑戰。

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在下定決心打造「數字中廣核」後,中廣核馬不停蹄開展創新升級工作,如今不僅在實體電站建設的同時建設數字化電站,力爭實現核電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還研發了我國首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電數字化儀控平台「和睦系統」,填補了我國在數字化儀控領域的空白,取得了不少階段性成果。

為此,《英才》記者採訪了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科技數字化部副總經理梁瞻翔,邀請梁瞻翔分享中廣核的數字化轉型經驗。

「抓住一些痛點」

早在國資委發布《2020年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時,中廣核基於核電工控行業的網絡安全產品及解決方案的研製和應用就被納入其中。

梁瞻翔認為這個案例之所以被看做標杆主要有三點特色,一是抓到了行業重點;二是提出了完整的解決方案;三是實現了全面的自主可控。

同時,梁瞻翔也很謙虛地表示:「我們的數字化轉型還在起步階段,並不是說現在就已經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只是我們現在抓住了一些痛點,有一些相應的工作在試點開展。在核電整個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管理數字化及生產過程數字化轉型場景豐富且複雜,不僅會觸及一些根深蒂固的工作流程、業務邏輯及思維,而且涉及各個環節的規範要求,有很多創新想法需要大量的論證以及上層監管單位的認可,都是需要一步一步去完成的。我們現在就是聚焦場景業務痛點入手、通過長期規劃與短期見效相結合的策略推進試點,產生實效,逐步讓大家認識並深入推進。」

管理和生產過程的數字化轉型確實難度更大、影響更深遠,而抓住其中的痛點去開展試點也將更行之有效、更具借鑑意義,來看一下中廣核的布局。

管理數字化方面,中廣核的經營管理和核心業務已經實現信息化及數字化全覆蓋,建立了財務共享中心、備件中心、電子商務平台、國資監管系統等系列經營管理系統,這使得集團的經營管理和風險防控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並獲得行業認可。

中廣核還建成了以財務數據為核心的全集團「經營數據分析(監控)平台」,實現以財務為核心的全集團數據監控。如今占集團資產總額90%的境內外成員公司均已納入財務共享。

產業數字化方面,最直觀的就是智能核電(SNP)項目,能夠在實體電站建設的同時建設數字化電站,實現核電本體安全及作業對象的數字化,同時我們也在大力開展作業過程的數字化工作,兩者各有側重、相互融合,共同推動核電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工作。

這背後,專業協同設計平台為全專業設計工作提供先進的數字化協同設計工具、方法和計算服務,實現了專業設計協同、互聯互通、數據共享;設計成果發布平台實現了三維成果數字化發布;智慧工地標準應用實現工程現場管理數字化、數字業務標準化建設;核電生產作業中心,實現核電生產作業管理的實時監控、故障診斷、專家在線支持等即時服務;核電生產工作過程及移動化以工作負責人為中心,打造工作負責人一站式應用,為數字化指揮運營奠定了基礎。

截至目前,智能核電項目累計產生研發成果73項、發明專利43項、軟體著作權34項、外部獎項50項、工信部示範項目4項,成果連續幾年入圍國資委中央企業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

用好數據資產

在探索管理數字化、產業數字化的同時,中廣核積累了海量數據資產,如何挖掘、發揮這些數據資產價值成為中廣核思考的另一個問題。

通過建立自主化統一監管平台,中廣核梳理了監管數據指標2.7萬+個、對內監管指標200餘項,制定約50項業務監管規則。正是這些數據、衍生指標和規則,解決了經營管理及合規管控「看不見、抓不全、管不住」的核心痛點,實現了集團「控風險、強管理」的管理方式轉變,確保了對內部成員公司核心經營信息能「通到頂、看到底」。

除了管理好上述經營數據,中廣核還利用數據賦能業務。中廣核圍繞核電「8+1」重大設備(蒸汽發生器、主泵、汽輪機、主變、凝汽器、重要泵組、發電機、應急柴油機、冷源),開展設備信息一鍵獲取、異常信息精準推送、專家工作站信息化功能建設,融合集成了六個在運電廠、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9大類業務、56套設備管理領域相關係統數據,實現了重大設備全信息互聯互通以及實時監控與智能運營。

同時,中廣核還將數據與降本增效結合起來,通過規範核電設計、工程及運營的數據標準,拉通全周期及供應鏈的數據,提高資源配置及建造移交效率,減少了重複投資,給核電建設降造價、降工期、質量提升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在採訪過程中,梁瞻翔還提到,數字化轉型已經是各大企業的共識了,我們要做的不是閉門造車,而是相互借鑑。

因此,可以看到中廣核在自我數字革命的同時,也積極地按照網際網路生態思維推動清潔能源行業數字化生態圈建設,構建了「小核心、大協作」互利共贏的數字和實體生態圈。包括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數字化產業聯盟、行業協會聯盟、中央企業網信創新聯盟;利用長三角的區位戰略優勢,與上海以及周邊區域的企業形成合力,特別是與在滬的大型央企及其他高、精、專、特種企業形成產業聯盟;推動與國內頭部數字化企業和央企建立數字化聯盟生態,建設數位技術協同創新平台,攻關共性技術,加強生態賦能,做好聯合創新等。

觀察中廣核的數字化過程,它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再由面延伸到生態圈的布局謀劃,為企業進行數字化改革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鑑的素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7d054618cb8a24ef717acbebdfe84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