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開的金融工作會議既明確了金融定位及中長期我國金融工作方向,又結合當前形勢做出了具體有針對性的部署及指引。美聯儲暫停加息的消息,同時還降低了對美聯儲在2024年1月再度加息的預期,美債收益率大幅回落,美股反彈,帶動全球金融市場出現了明顯的反彈跡象。從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上,歷史經驗顯示儘管不同區間市場和行業表現難以簡單對比,但A股市場短期內對歷次金融工作會議反應均較為積極。
美聯儲加息節奏似有放緩,央行釋放穩匯率信號,人民幣匯率出現反彈走勢,市場對於11月和12月是否還會再加息仍有較大分歧。縱觀全年的理財產品,恐怕穩健性投資理財中,貨幣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是最為受到青睞的。目前債市無大的回調風險,基差進一步走擴的機率和幅度均不高,IRR 正套策略的價值下降。若後續市場資金面變得愈發寬鬆,那麼債券的上漲機會更多,曲線有望重新反轉起來。
騎牛看熊從兩個方面來對後市進行分析:
1.債券。在低等風險的投資品種上,可以考慮80%以上的資金進行資產的保值,起碼家庭出現急用錢的時候不會四處借錢,更不會在需要用錢的時候囊中羞澀,這時可以選擇債券或者債券型基金配置。
美債利率回落,A 股修復行情的最後一塊拼圖或已到位8 月以來,海外美國經濟的強韌使得10 年美債利率突破去年10月的高點4.3%,創本輪美國加息周期以來的新高並迅速上行突破5%。這使得外資在8 月以來大幅凈流出,成為A 股最大的拖累。
4季度央行有仍然有可能會通過降息來刺激經濟,那麼債券市場可能會迎來一波牛市拉升的走勢,要注意政策所導致的債券市場出現變化。這也說明4季度乃至明年上半年,在美聯儲降息周期來臨之前,市場勢必還是大幅度震盪為主的。所以對於普通投資者在債券、債券型基金等等低等風險的投資產品上,加大投資力度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也是比較合理的投資方式。
2.股票型基金。對於繁忙的上班族沒有時間去進行研究,也沒有足夠多的經驗去進行分析,這時就應該合理分配手中的資金,進行債券基金投資。剩下20%的資金選擇股票、股票型基金、指數型基金等等權益類資產配置,這樣做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1)指數型基金
宏觀政策有靠前發力的必要來為明年做好布局,後續對增量政策的想像空間可適當打開,四季度A股盈利有望步入上行周期。政策端明確「大力度推進投資端改革」,A 股在中長期的流動性預期進一步提升,這有利於A 股估值的進一步恢復。近期美債收益率出現回落,北上資金的流出壓力也得到進一步緩解,這降低了A股底部回升的阻礙。
隨著外圍局勢的好轉,以及A股政策面和消息面的雙重利好推動,這裡可以開始考慮進行指數型基金的定投操作,這是為了避免「賺了指數不賺錢」的窘境。而且指數出現反彈的行情中,指數型基金也可以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
(2)行業類基金產品。A股正逐步迎來「質變」時刻,以業績為支撐,圍繞「活躍資本市場」的復甦行情正在展開。行業配置方面,三季報披露結束,可在業績邊際改善板塊中優選前期估值較低板塊,醫療、智能汽車等行業的配置機會顯現,這也是4季度機構資金低位參與的投資方向。展望後市,多重利好因素提振下,年底A股市場修復行情可期。未來股指總體預計將維持蓄勢震盪上揚格局,同時仍需密切關注政策面、資金面以及外部因素的變化情況。
美元指數及美債利率回落趨勢進一步明確,在四季度人民幣季節性升值和穩增長預期升溫下,外資有望加速凈流入。市場當前估值水平、交易情緒等接近歷史偏極端位置,下行空間有限。年底至明年,國內政策與改革加碼方向及力度、經濟修復進程、海外美債利率趨勢拐點或將對A股節奏帶來影響,騎牛看熊認為2024 年指數表現可能前穩後升。
現在的市場可謂是「打折又打折」,年初沒機會上車,年底指數又跌回來了,倒車接人可謂是一個好機會,投資者可以選擇債券+基金的雙重投資組合模式。投資者通過基金定投的方式來操作,以固定的資金,在固定的時間進行買入,需要花費過多的時間和心思去研究產品,將資金交由基金經理來代為管理,最終獲得實際投資的「正收益」,讓「睡後收益」來增加自己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