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9月8日 · 柴桑區掛牌——分分合合兩九江

2022-09-08     馮曉暉

原標題: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9月8日 · 柴桑區掛牌——分分合合兩九江

2017年9月8日,九江市柴桑區舉行揭牌儀式。

地點:

柴桑區

類別:

行政

柴桑區揭牌儀式 圖源:中新網

2017 年 7 月 18 日,《國務院關於同意江西省調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7〕104號):同意撤銷九江縣,設立九江市柴桑區,以原九江縣的行政區域為柴桑區的行政區域,柴桑區人民政府駐沙河街鎮廬山北路168號。

8 月 21 日,《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九江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下發。

9 月 8 日上午,九江市柴桑區舉行揭牌儀式,標誌著九江縣正式告別「縣」的歷史,跨入「區」的時代。

九江縣是江西最早建縣的18個古縣之一,漢高祖六年始置柴桑縣,至今已有 2200 多年歷史,現轄 7 鎮 4 鄉 3 場 1 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 1 個管理處,現有人口 35 萬人。九江縣"撤縣設區"是我市順應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需要,是加快城鎮化發展的需要,是進一步提升市城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將為我市參與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設和打造山水文化名城發揮積極作用。

資料來源:環球網、九江日報

柴桑區沙河街城區圖 攝影:鄭華,2022 年 5 月

2016 年和 2017 年,九江有兩個重大的行政區劃調整,其一是 2016 年 5 月成立廬山市(見《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5月30日 · 廬山市掛牌》),其二是 2017 年 9 月的九江縣改柴桑區。前者不僅是星子縣改市,還併入了廬山風景區,行政區劃調整範圍很大。後者是縣改區,似乎影響要小一些。

無論是撤縣改市還是撤縣改區,表面上是行政區劃的改變,本質上是利益的劃分與調整,是各方博弈的結果。九十年代初中期曾有過大規模的撤縣改市,後被國務院叫停,這些年來是撤縣改區的風潮。撤縣改區拓展了城市的發展空間,對推動中國城市化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很大積極意義。縣改區後,當地的產業布局、招商引資、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將納入整個城市進行通盤考慮,更明顯的好處是,公務人員的行政級別的提高,工資待遇方面可以和市裡對標。

至於老百姓們,就不一定都能得到好處。一般而言,窮縣更樂意撤縣改區,而富裕且距離主城區較遠的縣則可能抗拒。撤縣改區意味著喪失自主權(撤縣改市是自主權提高),主城區若是吸血,必然將更多資源聚集在城市的中心行政區和開發區,很可能那些併入的新區因為被抽血,而陷入發展減緩甚至下滑的境地。

九江縣城沙河街城區圖,約 2000 年 攝影:周明

九江縣改柴桑區應當是利大於弊的,它早就該撤縣並區,九江縣和九江市原本就是一家,只是因為某個時期的行政調整,被硬拆開了。

看看九江縣的歷史沿革會發現,民國以前的歷史就是從九江市簡介中複製粘貼過來的的。當然也可以說九江市的歷史沿革就是從九江縣複製粘貼來的。最早西漢的柴桑城,大約在九江縣馬回嶺鄉——這就是九江縣改名為柴桑區的歷史淵源——距離現在的九江城區有 40 公里。晉代的尋陽城,在八里湖和賽城湖之間。唐代以後的潯陽城為江州治所,在今九江老城區。直到解放後,作為江州、九江府、九江道的治所,城區位置未再改變。五代十國起,名德化縣,轄區一直包括潯陽區、廬山區和九江縣,行政區劃一直較為穩定。

民國開始,九江的行政區劃就亂了套。1914 年,因與福建泉州的德化縣重名,被改名為九江縣(見《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6月7日 · 三縣更名的悲催往事》),隸屬潯陽道。1917 年設九江市,1936 年因丟失了黃梅達不到城市標準,被降級為九江縣。直到解放前,分別由不同的行政區、地方政府(汪偽)管轄。

1949 年九江解放後,設九江專員公署,設立九江市,轄九江城區(潯陽鎮),另成立九江縣人民政府,轄潯陽鎮及廬山(另成立廬山管理局)之外區域,市縣分治。這是九江市與九江縣分離的開始,也是讓人們覺得混亂的兩個九江的根源。九江縣政府仍設九江市內,在甘棠南路婦幼保健院對面,原港務局宿舍院內(下圖中的「市人委」)。

1963 年九江市地圖(局部) 圖源:陳新代

1959 年 1 月,市縣合併。1961 年 9 月再次分治。為了便於分管,1968 年 8 月,九江縣行政機關搬遷到沙河街鎮。沙河街以前只是個小鎮,因為南潯鐵路在此地設有一站,才從民國初年興旺起來。自此,九江市與九江縣完全分離。

1980 年 3 月,九江市升級為省轄市,對九江縣、星子縣的行政區劃又進行了調整,潯陽鎮改為潯陽區,在外圍劃出了郊區,後改名為廬山區。這次劃分出現個很奇葩的政區結構:新港鎮被劃歸廬山區,而江州鎮卻仍屬於九江縣,偌大的江州就成了一塊飛地,占地 84 平方千米,距離縣界 35 千米。

1980 年九江縣地圖 圖源:空愁居

八、九十年代的九江市與九江縣,經濟發展都不行,各管各的倒也相安無事。隨著京九鐵路、武九鐵路的開通,沙河站(今廬山站)成為重要的鐵路樞紐,昌九高速建成後,九江縣的交通更加便捷,沿高速公路的經濟帶開始崛起。

2009 年 1 月 10 日,市委做出開發八里湖的重要決策。2011年左右,九江市提出打造「四縣一山」(瑞昌、星子、湖口、九江縣和廬山)的大九江都市圈格局。

九江市新區沿八里湖鋪開後,與九江縣新區對接。隨著九江城區的拓展,如果不解決行政區劃問題,九江市向西的發展將陷入無地可用的窘境。

《江南都市報》1917 年 8 月 25 日

2013 年 6 月 15 日,九江縣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了《九江縣人民政府關於九江縣撤縣設區的議案》。2015 年 1 月 21 日,在九江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正式將加快九江縣撤縣設區步伐寫進政府工作報告。2017 年 7 月,九江縣撤縣改區獲得國務院批准。2018 年 6 月,柴桑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八里湖新區進行了管理範圍調整,調整後的八里湖新區管理範圍大大增加,其土地面積主要來自於柴桑區。

不同於某些超級城市依靠不停地吞併周邊縣市,通過吸血來維持中心城區的繁榮。九江縣和九江市,千百年來是一家,五十年前被迫分開,現在又合在一起,九江縣改柴桑區,算是回家,兩個城區貼在一起,更便於統一規劃、協同發展。對九江縣的老百姓來說,應該也是好事吧?

柴桑區沙河街城區圖 攝影:鄭華,2022 年 5 月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5c100a7dc1db04c0f3cafc7e1305e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