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又叫小兒節,這幾項傳統習俗寓意好,帶著孩子玩起來!

2022-05-30   福林媽咪

原標題:端午節又叫小兒節,這幾項傳統習俗寓意好,帶著孩子玩起來!

文丨福林媽咪

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今天公司發了粽子和一袋米,我準備回家帶著孩子包粽子。

每年端午節,我都會帶著孩子一起包粽子、吃粽子,就像小時候奶奶帶著我們包粽子一樣。去年二寶還小,我還專門包了5種適合小寶寶吃的粽子,感興趣的寶媽可以去翻我之前的視頻哦!

其實呢,端午節是我們傳統節日的四大節之一,在古代的時候是個非常受重視的節日,活動非常多,以至於流傳到今天,關於端午的習俗有很多,不同地區的習俗也有很大不同,總體來看文化內涵非常豐富,可不止吃粽子、賽龍舟這麼簡單哦。

端午節的「別稱」也很多,比如端陽節、中天節、五月節、重五節,龍舟節、草藥節、浴蘭節、菖蒲節,躲五節、女兒節、小兒節等。

其實從這些別稱和端午活動當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和其他本身非常「吉祥」的節日不同,五月初五這天在古人看來是不好的,所以才需要舉行各種活動來「討吉祥」。

因為在古代北方,人們認為農曆五月是「毒月」,五日這天是「毒日」,午時是「毒時」,這個節點可謂是「居三毒之端」,人們認為這天「五毒蛇」開始活躍,魑魅魍魎也會猖獗,所以才有了各種形式的「避五毒、躲端午」的習俗。

尤其是小孩子,他們比較弱小,沒有抵抗能力,所以需要大人們特別為孩子進行消災防毒的活動,用以去災避禍,祈福納吉。

總之,端午不止有標誌性的吃粽子,還有很多有趣的習俗,帶著孩子玩起來!這幾個活動,讓你和孩子沉浸式過端午!

栓五彩繩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端午節系五彩繩的習俗起源於漢代,至今不衰。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把青色、紅色、白色、黑色、黃色這五種顏色的絲線搓成五彩繩,或者編成漂亮的飾品,系在孩子的手臂上,五彩繩象徵五行,有祈福納吉,保護兒童驅妖避邪之意。

等到端午過後的第一個雨天的時候,把這根五彩繩剪下來扔進雨水中,讓河水把疾病、災異通通都帶走,孩子就可以平安順遂。有的地方是從五月初五一直繫到七月初七,然後解下來燒掉,也是同樣的寓意。

在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可以買一些編手繩的DIY手工工具,挑選青紅白黑黃五個顏色的絲線,和孩子一起編一個手環,還可以在尾部墜上一個小小的裝飾品,到了端午節的時候帶上出門踏青,好玩有趣,還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孩子體驗傳統的端午風俗。

掛艾草與菖蒲

「艾旗迎百福,蒲劍斬千邪。」

北方五月天氣燥熱,蛇蟲繁殖,容易咬傷人,瘟疫也容易流行,所以就有採藥熏藥,掛艾掛菖的習俗。

艾草和菖蒲是古代常用的驅病防疫的草藥,它們的莖葉中都含有揮發性的芳香油,艾草中特殊的香味可以驅蚊滅菌,直到現在也是常用的草藥之一,蒼朮燃燒後的煙霧有清香味,也可以驅趕蚊蟲,給空氣消毒。

端午這天要採藥,採藥也是一項古老的端午習俗,因為端午陽氣旺盛,草藥的藥性是一年中最強的一天,在這一天正好可以採摘各種避毒驅邪的草藥,用來預防疾病。

我們也可以在端午前準備一些艾草或者菖蒲,用繩子繫上,掛在房門上,或者把艾草裝進紗布里縫上,再用好看的布縫一個香囊,穿一身中國風的小裙子,配上這樣一個香包,端午氛圍滿滿的!還有驅蚊的效果,一舉多得。

貼午時符

有的地方在端午這天有貼午時符的傳統。和春節貼春聯有些類似,午時符一般是寬約一寸,長約一尺的黃紙條,用紅色的毛筆寫上口舌疾病蛇蟲鼠蟻皆消除等字樣,有的還會紮上蒜頭塗上硃砂,非常有特色。

還有的地方是畫五毒圖,民間所謂的「五毒」,指的是蛇、蠍、蜈蚣、壁虎、蟾蜍,把這些形象畫在紙上,或者繡在衣服上,甚至在糕點麵餅上綴五毒圖案,其實都是以毒攻毒,取驅除之意。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很多東西上面都有五毒圖圖案的裝飾。

這天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家繪製五毒圖、午時符,這也是一個體會不一樣的傳統文化的好機會。

跳鍾馗

小孩子也都很喜歡面具,那麼跳鍾馗這項活動也可以帶孩子了解一下,不過要提前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問問他勇不勇敢,會不會害怕~

端午的時候跳鍾馗,是北宋時期流傳下來的一種民俗表演,鍾馗是辟邪扶正的象徵,只不過形象乍一看有些害怕。

在古代,大人們都認為小孩子被鍾馗嚇一嚇是好事,這樣就可以把不好的東西嚇走,為孩子除害降福。

此外,端午節民間還有鬥草、打馬球、放紙鳶、制涼茶、沐蘭湯等等活動,可謂豐富多彩,只不過很多習俗都被我們丟失了,端午的地位也在下降。

以上這些端午傳統習俗,你帶著孩子接觸過嗎?

如果沒有的話,今年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可以把這些項目安排上,有吃的有玩的,有手工有舞蹈,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