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聊30-40萬這個價位區間的熱點車型。
奔馳C級
全新換代的奔馳C級,外觀沒有了以往的霸氣,含蓄內斂了很多;不過內飾依舊充滿科技感,豪華感,具備讓你刷卡掏錢的氣質。
相比老款,內部做工用料大有改觀,原先是「鋁換鋼」,現在變成了「鋼換鋁」;前鋁合金防撞梁增加了副防撞梁,後防撞梁和部分蒙皮居然變成了鋁合金。
奔馳C級 試駕:65分/拆車:82.72分/ 總分:78.29分
內外顏值依舊滿格,坐進車裡就想刷卡
原來全換了,這才是德系豪華車該有的樣子
全面升級「鋼換鋁」,沒錯,是「鋼換鋁」
說起底盤設計,還得看德系,還得說奔馳
我攤牌了,這回都是超前點映SVIP
寶馬i3
這輛寶馬i3是我們開過的駕駛品質最出眾的電動轎車,沒有之一。所以如果你想要一輛操控出眾,駕駛感一流的電動車,寶馬i3值得一試。
最令人意外的是目前這輛寶馬i3的終端售價,竟然比汽油版3系還便宜!面對國內新能源市場的激烈競爭,應對造車新勢力的壓力,以往高高在上的寶馬也開始打起了價格戰!最後受益的一定是消費者。
寶馬i3
試駕:77分/拆車:74.69分/ 總分:75.33分
當寶馬開始玩純電之後,別人還有機會嗎?
無論是發動機還是電動機,寶馬操控仍然是一流
寶馬i3防撞梁拆解,看看電動化之後品質如何?
寶馬操控不是浪得虛名,哪怕電動也不拉跨
喜歡駕控就買這輛車,起碼不是電子玩具
奧迪Q5 e-tron
奧迪Q5 e-tron除了車頭的「四個圈」之外,很多地方都脫離目前奧迪的設計思路。拆開之後,發現幾乎就是大眾ID系列的翻版,與ID3、ID4、ID6一樣,都是大眾MEB純電平台下的產物。準確地說,它是海外的奧迪Q4 e-tron,Q5 e-tron則是中國特供版本。
不過換個思路想想,ID6的高配加上5萬就能買Q5 e-tron的低配,加5萬換個大奧迪,多有面子!
奧迪Q5e-tron
試駕:69分/拆車:66.67分/ 總分:67.31分
除了車頭「四個圈」,怎麼看都不像一輛奧迪
吹牛吹上天的大環境下,少有敢直面續航里程這輛
這可是40多萬的奧迪,現在壓縮成本都這麼坦白嗎?
究竟和大眾有什麼瓜葛?看完你就知道了
管它是不是換殼,就當沒看見,加5萬買奧迪不香嗎?
小鵬G9
試駕:64分/拆車:70.99分/ 總分:69.19分
帶一家人出行的車,後排怎麼就這待遇?
比以往的小鵬有進步,但還滿足不了更高要求
接近40萬的車,防撞梁還能用手晃動!
要都是這麼個搞法,想不貴,都難!
值不值得買?主要得看會不會降價
豐田賽那
試駕:59分/拆車:61.42分/ 總分:60.93分
就這?這就是加價6萬花40多萬買回來的車?
無論是開還是坐,都請忘掉它的售價
沒有吸能盒全塑料尾門,這就是花40多萬買的
加價6萬太值了,這是碰到了貴人
美國的家用工具車,在國內比肩豪華,值嗎?
別克GL8ES
試駕:64分/拆車:59.57分/ 總分:60.68分
一輛早在美國絕跡的車,卻成了中國市場的「扛把子」
前排司機開車,二排領導睡覺,三排隨時待命
嚯,鋁合金防撞梁?這還是我們熟悉的GL8麼?
銹成這樣,還是來一次大換代吧!
堅持多年的歷史地位,真不是說動就能動
長城坦克500(被刪除)
試駕:54分/拆車:53.70分/ 總分:53.84分
坦克500提車到手,購置稅沒減半花了40萬
40萬的自主品牌,開起來怎麼樣?
H9是鋁合金,沒想到吧,坦克500是鋼板
「跨過山和大海」,最重要的是可靠
你要買,我必須支持!但這三件事考慮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