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剛:經濟下行條件下,從這三方面著手穩經濟

2022-06-13     人大重陽

原標題:王國剛:經濟下行條件下,從這三方面著手穩經濟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本文大概2500字,讀完共需6分鐘

作者王國剛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本文刊於5月30日IMI財經觀察 微信公眾號。

穩增長是穩住經濟基本盤的基礎,經濟增長內含於經濟高質量發展之中。

穩增長的重要性

穩增長是穩住經濟的重要內容,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今年的經濟工作總方針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

穩增長是穩住經濟基本盤的基礎,經濟增長內含於經濟高質量發展之中。有些人認為經濟增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對立矛盾的關係,這是不對的。因為任何的質變都是在量變中產生,即量變是質變的基礎,同時質變蘊含於量變之中。離開了經濟增長,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很困難的,只有在穩住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才能調結構,才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穩增長是穩就業的前提。按照目前的估算,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可以提供新增就業崗位200萬個,因此,要新增就業崗位1100萬個,就需要保證GDP增長5.5%。今年的就業形勢比去年的壓力大,要解決這一難題,應以穩增長為前提。如果經濟繼續下滑,穩就業面臨的壓力將會更重。

穩增長是穩物價的基礎,只有通過不斷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為穩物價提供物質基礎。如果解決不了該問題,僅靠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不夠的,因為基礎在於創造財富和供給。從該角度進行分析,要實現穩增長還需要一系列的政策與之配合。不過,三四月份的消費增長率在下行,預計往後幾個月還將繼續下行,僅靠拉動消費需求恐怕是不夠的,或者難度非常大,由此,需要充分發揮投資在穩增長中的關鍵性作用。

投資助力穩增長

談到投資,首先需要解決理念問題。最近十多年來,一些人對投資的功能存在誤解。如果不能有效地轉變觀念,梳理清理念問題,把投資當做權宜之計,就將出現大的差誤和折騰。

從經濟學常識上來說,經濟發展是由投資來推動。在推進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投資,擴大不了生產能力、就業崗位等,經濟就難以增長。馬克思認為,擴大再生產是人類再生產的本質。擴大生產是指施行投資過後,使得下一輪再生產在前一輪再生產的基礎上擴大了,而不是簡單的再生產。從歷史角度來說,沒有投資,沒有擴大再生產,也就沒有經濟社會的進步。每個時期的投資規模擴大、投資結構優化、投資技術水平提高都直接決定了隨後經濟社會發展中物質資料的數量、質量和效能,強化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後勁和潛力,因此要正確認識投資。

一些人認為投資和消費相對立,如果強調投資作用就會擠占消費,如果要提升消費就必須弱化投資,這是一個很奇怪的觀點。現在的95%以上的消費品是工業製成品,是前期投資的結果;即便是農產品,無論是糧食、瓜果還是水產也都是前期投資的結果,沒有投資,消費品從何而來?各個企業展開投資,自然要進行社會調研,如果某種消費品嚴重供過於求,他們就不會投資這些產品,而找市場上供不應求的產品進行投資,所以投資結果也就提升了人們的消費結構。

也有人認為投資和創新是一對矛盾,認為投資就是在原有技術上大外延式擴大再生產,好似創新活動不需要資金支持便能允許。實際上,大量核心技術的創新,有的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時間,在這長時間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長期投資支持。如果沒有足夠的長期資金支持,這些關鍵性核心技術的研發將難以維持下去。 要研發關鍵性核心技術,就必須要有能夠激髮長期投資的機制,所以,二者不是矛盾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

還有人認為,投資必然促進經濟過熱,要防止經濟過熱就必須抑制投資。歷史上的確有過這種現象。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以來,也有過投資過熱引致經濟過熱的情形,但中國並不一直在經濟過熱中發展。 投資對經濟發展、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於它可能發生的過熱問題,我們當時都及時採取了一些政策,所以重要的是調整思路。

穩增長的角度方面,從投資對GDP的貢獻率來看,大致上投資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對GDP的貢獻率就達到0.4個百分點,所以當務之急是加快投資。一些人談到投資就認為是增加了生產能力,由於中國的消費品市場總體上已是買方市場,他們就認為既然供過於求,也就不該投資了。實際上,從投資的結果看,投資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是生產性投資,投資的結果是形成生產能力;第二種是消費性投資,投資的結果是形成消費對象和消費條件;第三種是基礎設施投資,是提供公共品為主。

2021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超前進行基礎設施投資,但在現實中,提升人們消費水平、消費質量的產品以及服務仍然是嚴重供不應求,例如,道路、醫院、學校、養老等等。在這些方面加快投資,就是創造消費條件和消費對象,它不增加生產能力但卻能拉動消費,所以在這個角度也應該為投資正名。大家應該把投資弄清楚,正如馬克思所講的,人類再生產的本質是擴大再生產,是通過不斷擴大再生產才有了人類經濟社會的發展。

建立支持投資的金融長效機制

要使得投資能夠有效的展開,從中國的角度來講,這不是一個短期的事情,更不是權宜之計,因此需要討論怎麼建立支持投資的金融長效機制,其中包括以下三點:

一是要加快推進天使基金的發展。天使基金在創業投資中經常用到,但種子基金嚴重缺乏。「種種子」就是把人們的靈感變成摸得著、看得見的東西——如圖紙、模型、文件等。沒有種出大量的種子,創業就會失去抓手,只有種出來種子,把種子變成現實的產品,通過各種實驗才能實現產業化,但中國種種子的機制還差得非常遠。因此,要加快推進天使基金髮展的投資,否則要解決關鍵性核心技術,我們只能停留在解決現在已經看到的關鍵性核心技術,而難以去把握已經想到的,但現在還看不到的關鍵性核心技術,要達到並跑和領跑是很困難的。

二是推進長期債券發展。目前企業發債、地方政府發債、中央政府中央財政發債等大部分都是中期的,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以上的很少。要實現跨周期調節,要長期的高質量發展,就需要長期資金。國民經濟要長期穩定發展,企業就需要有長期資金和長期資產,這僅靠銀行貸款是解決不了的,由此需要推進長期債券市場發展。

三是推進地方股權市場發展。目前,地方政府財力吃緊,這種情況下就要發揮好地方股權市場的作用,賣掉一些地方國有企業的股權來緩解地方政府財力不足,解決應該解決的各種的急難愁盼問題。只有在這種條件下,才能夠通過發揮投資的關鍵性作用來實現穩增長,否則有了錢而不用於投資,先去解決急難愁盼的事,發揮投資的關鍵性作用就將成為一句空話。

//人大重陽

// /

RDCY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向中國人民大學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個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掃二維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我知道你「在看」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0f47638458b6896f056ce0e2723f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