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書記率團赴義大利,有重要信息

2024-11-03   政知新媒體

撰文丨高語陽

義大利參議院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李希10月30日至11月2日率中共代表團對義大利進行正式友好訪問,在羅馬分別會見義大利參議長拉魯薩、政府副總理兼外長塔亞尼。

經濟全球化時代,唯有堅持開放合作,才會帶來共贏發展。政知君注意到,李希在這次出訪中,重點談到了中意、中歐經貿合作,有兩方面重要信息。

當地時間10月31日 李希在羅馬會見義大利參議長拉魯薩

第一,推動構建更加成熟穩定、更加富有成果的中意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中國和義大利同為文明古國,分處古絲綢之路的兩端,經貿往來有深厚淵源。同時,今年對於中國和義大利而言有特殊意義,2024年是中意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周年。

7月29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見首次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義大利總理梅洛尼時指出,中意兩國要秉持和弘揚絲路精神,從歷史維度、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發展雙邊關係,推動中意關係行穩致遠。

梅洛尼表示,意方高度重視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作用,同中方發展更為緊密、更高水平的夥伴關係,開闢意中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新篇章。

雙方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義大利共和國關於加強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行動計劃(2024-2027年)》,確認優先開展以下領域合作:經貿投資、金融、科技創新和教育、綠色和可持續發展、醫療衛生、人文交流。

中意貿易近年來發展勢頭良好。

義大利現為中國在歐盟內的第四大貿易夥伴,中國則是義大利在亞洲的最大貿易夥伴。今年上半年中意雙邊貿易額同比增長1.6%,增速優於同期中歐貿易整體水平。其中,中國對義大利出口同比增長3.1%,自義大利進口同比下降0.9%。

今年以來,中意經貿合作互動頻繁。7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梅洛尼共同出席中意企業家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開幕式並致辭,中意兩國150餘位企業家出席。另外,4月19日,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推介會在義大利米蘭舉行,150餘位義大利商界代表和中方機構代表出席;9月16日,第136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推介會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行,60餘名中意政商界人士與會。

在當前世界經濟復甦乏力的背景下,中意雙方加強合作,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均衡和普惠的方向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李希在這次出訪時談到,雙方要落實好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推動構建更加成熟穩定、更加富有成果的中意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中方願同意方拓展傳統領域以及綠色能源、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等新興領域互利合作,實現新時代中意關係更好發展。

第二,中方願同包括義大利在內的歐洲各國共同努力,推動中歐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義大利長期走在歐盟國家對華交流合作的前列,義大利是歐盟第三大經濟體,中意關係是中國與歐盟關係的重要一環。

習近平主席在今年7月會見梅洛尼時指出,希望意方理解和支持中國發展理念,為推動中歐加強對話合作、促進中歐關係積極穩定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

歐盟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二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場,而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場。2023年,中歐貿易額高達7830億美元,中歐之間幾乎每分鐘就有約150萬美元的貿易往來。

然而,中歐關係遇到一些波折。9月底《光明日報》發表評論文章寫道,近年來,中歐關係出現一些問題,歐盟更多從經濟競爭者和制度性對手的角度看待中國,其對華關係中合作的一面下降,防衛的一面上升。

歐盟已經有多項動作,限制雙向投資,為中歐經貿往來設障。

例如,2023年10月,歐盟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今年10月29日,歐盟作出終裁,決定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為期5年的反補貼稅。公告顯示,歐盟認定中國電動汽車價值鏈受益於「不公平補貼」,對歐盟電動汽車生產商造成「經濟損害威脅」。對此,中國商務部回應稱,雙方技術團隊正在進行新一階段磋商,希望歐方按照「務實、平衡」的原則,相互照顧核心關切,儘快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

再例如,此前,歐洲一些國家禁用華為的5G產品;歐盟持續加強對所謂高科技產品和技術的對華出口管制,尤其是在集成電路領域等。

這些舉動,讓中歐之間的經貿合作遇到挑戰。

在當前全球化背景下,作為開放性的大型經濟體,中國和歐盟都在經濟全球化和雙邊貿易往來中受益。當前國際形勢複雜,經濟復甦乏力,中歐更需要通過合作實現共贏,而不應加大分歧和對抗。

李希在訪問義大利期間再次強調,中歐在維護多邊主義、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等問題上有廣泛共同利益。中方主張按照務實、平衡的原則,通過磋商尋求相關經貿問題的解決方案。

「希望意方以開放態度從長遠角度看待中歐經貿關係,為中歐協商談判發揮建設性作用。中方願同包括義大利在內的歐洲各國共同努力,推動中歐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資料|新華社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光明日報 中國新聞網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歸政知新媒體獨家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