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丟了「一條腿」!兩個「風向標」降30%,下個月能扛得住嗎?

2019-09-19     藍白觀樓市

房地產市場,之所以能維持高速的擴張,與「兩條腿」走路,有很大關係。

這「兩條腿」,一條叫「金融」,一條叫「人口」。

我們都聽過一個觀點:房價短期看金融,中期看供需,長期看人口。這是由經濟學家任澤平前些年提出的框架,至今還被人們引用。

因此,金融和人口,是短期、長期房價走勢的關鍵。

從金融角度來看,居民槓桿率這個指標,截止2018年末已經達到了53.2%, 10年時間,上漲了35個百分點,增速最快的階段是從2017年開始,短期消費貸增速首次超過了長期住房貸款。

這個時期,因為M2年均增速維持15%以上,居民手中持有的貨幣,從各種途徑都湧入到了樓市中,房子作為投機品存在,正是房價漲幅最大的階段。

從人口角度來說,澎湃新聞此前報道稱,2018年人口凈流入量排名前三的地方分別是,廣東(84萬人)、浙江(49萬人)、安徽(28萬人),均為南方地區。

深究起來,珠三角、江浙、受長三角輻射的安徽,恰恰也是最近房價漲速較快的區域。

但是,兩條腿邁的節奏太快,步子太大,總有需要調整的時候。

如今,樓市就丟了「一條腿」:金融。

一方面,房地產金融體系調控有增無減。

據《經濟參考報》9月19日報道,8月以來,明確針對房地產金融領域調控已超20次。

據不完全統計,僅8月來,罰單事由明確指向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超過40張,無論從數量還是力度均超過往年。例如,9月11日北京市開具的6張罰單中,4張與房地產有關,渤海銀行北京分行、建信信託、北京銀行、中信信託合計被罰金額達350萬元。

根據記者獲悉,對房地產金融將進行全方位監管,把控樓市資金「水龍頭」,其中,壓降「表外資金」繞道輸血房地產、防止房地產行業占用過多信貸資源,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重點。

注意看調控出手的頻率和速度,一個月時間出手超過20次,罰單超過40張,力度、數量都遠超歷史記錄。

也就是說,從資金面的「源頭」,直接掐住了房地產的「脖子」。

另一方面,LPR機制落地後,房地產投機資金被「隔離」。

8月末,央行發布新規,房貸按揭利率將參考LPR浮動執行,從10月8日開始,首套房貸款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LPR(按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為4.85%);二套房利率不得低於相應期限LPR加60個基點(按最新5年期lPR為5.45%)。

表面上看,新規只是取消了利率的折扣,實則不然,LPR機制直接把房貸資金和實體經濟資金「隔離」開來,1年期LPR利率下降,有利於資金向製造業、工廠、新經濟去傾斜,5年期LPR保持穩定,各地自主把握加點的權限,有利於「因城施策」。

說白了,錢不會再像以往那樣,輕易的流入到樓市中,不會讓房子再充當居民財富的「蓄水池」。

除此之外,房地產還有兩個關鍵指標,降幅超過了30%。

第一,房企融資額大降近60%。

同策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8月,40家典型房企融資金額為368.26億元,環比下跌58.15%,接近5月的最低點。主要債權融資方式融資金額均大幅下跌,其中,公司債融資大跌超八成,信託貸款融資大跌超六成。

融資是開發商的「生命線」,也是每一家房企能夠擴張的重要資金來源,相比7月份,單月的環比下跌幅度近6成,這是2019年還沒有出現過的事情,甚至是最近幾年都很罕見的情況。

第二,土地成交金額下降超30%。

衡量土地市場的核心指標,就看土地成交金額,其他的比如土地溢價率、流拍率,只能帶給我們趨勢上的感受,卻沒有成交額變化來的迅猛、直接。

近日,房產研究機構克而瑞最新發布的《2019年8月40城土地市場報告》顯示,40城整體土地成交面積環比下降16.9%,平均土地成交均價環比下跌1.8%,量價齊跌。與此同時,40城市土地出讓收入環比下跌30.3%。

分項來看,1-8月份,各地整體賣地收入是增加的,但是,8月直接環比下降30%的幅度,這個彎拐的有點讓人感到措手不及,極有可能會成為年內的高點。

這樣來看,9月下旬,樓市的形勢就非常明朗了。

一邊是「金融」這條腿暫時只能丟在一旁,另一邊,是兩個核心的「風向標」:房地產融資額、賣地收入又不景氣,降幅動輒就是三成或者六成。

展望10月份的樓市,還能「扛得住」嗎?

有專家用「4字」來預測10月房價。

9月18日,易居智庫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8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房房價環比上漲城市數量明顯減少,環比下降的城市數量明顯增多。預計樓市整個9月份將呈現「以價換量」的走勢,10月或現「量增價穩」的趨勢。

注意這4個字的描述,9月份是「以價換量」,10月份是「量增價穩」。

說白了,本月是房企「捉對廝殺」的時刻,特價房、精裝改毛坯、買房送車位、首付分期等措施力度很大,目的就是為了早點回款。

9月份的成交量一旦企穩,開發商沒有太大回款需求的話,那步入「銀十」之後,成交量就會逐步增加,房企的「價格戰」就會逐步進入平穩,或者「穩中有降」的趨勢中,房價打折的力度,比起這個月會有所遜色。

因此,對購房者來說,房地產金融體系的調控、LPR落地,都是基於中長期的長效機制,指望短期房價出現大幅波動不太顯示,如果沒有急切的購房需求,最近兩個月,還是冷眼旁觀比較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dUoS20BJleJMoPMVPd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