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堵沒堵,看耳朵?臉色?腳趾?醫生提醒:都不對,是看這裡!

2022-04-03     心血管王醫生

原標題:血管堵沒堵,看耳朵?臉色?腳趾?醫生提醒:都不對,是看這裡!

血管是我們人類的生命線,血管輸送血液,輸送氧分。

血管一旦堵塞,那麼就會缺血,就會缺氧;持續的缺血會導致組織壞死。

尤其像心臟、肺臟、腦袋這麼重要的部門,一旦血管堵塞,就會心肌梗死、肺梗死、腦梗死,經常會帶來致命性的結果。

那麼我們如何判斷血管堵沒堵呢?

有人說看耳垂,耳垂有摺痕血管就堵了。

我們在醫院搶救的大部分心肌梗死或腦梗死患者,都沒有所謂的耳垂摺痕。心腦血管醫生診斷一個人有沒有血管堵塞時,從來不會看耳垂摺痕。這只不過是1973年,英國人的一個觀點,但並未真正用的臨床中,因為不實用,沒有多少價值。

有人說看臉色,面相晦暗,就說明有淤血,說明血管堵了。

這個方法在臨床上也從來沒有使用過。看病的時候,確實會看臉色,不管是傳統醫學的望聞問切中的望,還是現代醫學中的視觸叩聽中的視,其實都是看病,這個看當然包括看臉色。但沒有誰能看面相就能看出血管堵沒堵。

有人說看腳指頭,腳趾發麻,腳趾發涼就說明血管堵了。

四肢發麻或四肢發涼的原因很多,有時候確實是四肢,尤其是下肢血管堵塞了,但這充其量是判斷下肢血管堵沒堵的一個初步方法,而且不准。

最關鍵,我們更關心的是心臟的血管,肺臟的血管和腦血管。因為這三個部位的血管堵塞,常常是致命性的,看耳垂、臉色、下肢都不能判斷這些重要部位的血管堵沒堵。

那麼作為心血管醫生,是如何判斷關鍵部位的血管堵沒堵的呢?

一、心臟的血管堵沒堵

1、完全堵塞

心臟血管完全堵塞,一般都是因為急性血栓,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醫生診斷心肌梗死有三個指標:患者的心絞痛持續的症狀,患者的ST抬高或T波高尖的心電圖,患者成比例升高的肌鈣蛋白或心肌酶。

這3個指標中,只要滿足兩條就能診斷急性心肌梗死,也就是診斷心臟的血管堵塞了。

2、狹窄

A、重度狹窄,一般是狹窄超過了75%,這時候患者可能會出現心絞痛的症狀;醫生會根據患者心絞痛的表現,初步判斷患者的血管有沒有重度狹窄。同時可以結合心電圖,運動試驗檢查來協助診斷。更為準確的方法就是做個冠脈CT或冠脈造影。

B、中度狹窄,但心臟血管狹窄超過50%的時候,我們稱之為冠心病。如果沒有超過70%大部分人是沒有症狀的,所以不能根據症狀判斷。如果要進一步查清楚,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行冠脈CT或冠脈造影檢查。

C、輕度狹窄,小於50%的狹窄一般稱為斑塊,沒有症狀,也不叫冠心病。理論上需要通過冠脈CT或造影檢查得知。但這個程度的斑塊,一般沒有症狀,沒有必要CT或造影,控制三高健康生活就行。

二、肺血管堵塞

肺血管堵塞,叫肺梗死也叫肺栓塞,這個血栓並非肺血管的血栓,而是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栓掉下來,跑到肺血管,堵塞了肺血管。比如下肢靜脈血栓、羊水栓、腫瘤栓等等。

肺栓塞的典型症狀:呼吸困難、胸悶憋氣、胸痛、低血壓、心率快、缺氧等等。

結合心電圖S1Q3T3大的表現,以及D-2聚體綜合診斷,必要時行肺部增加CT確診。

三、腦血管堵塞

腦血管完全堵塞,也就是腦梗死的時候,絕大部分人都會有症狀:偏癱、失語、半身不遂、四肢力量不對稱、言語表達不準確、口眼歪斜、走路偏斜等等。

通過腦CT或腦核磁可以確診。

因為大部分腦梗死的血管來源於頸動脈,所以,平時可以通過頸動脈彩超檢查,看看血管有沒有斑塊,斑塊的大小和性質是怎麼樣,也有助於判斷未來腦梗死的風險。

還有部分腦梗死是心臟房顫導致的,所以房顫的患者也容易發生腦梗死。

總之,全身布滿了血管,不同部位的血管堵塞,症狀不一樣,檢查方法也不一樣。

但可以肯定的是通過看耳朵、看眼睛、看臉色、看腳指頭等等是無法判斷血管堵沒堵的。但這些血管堵塞的原因大同小異,心腦血管堵塞,基本上都是動脈粥樣硬化加重導致的。

所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加重,就是預防血管堵塞。動脈粥樣硬化主要是因為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煙酒過多、久坐不運動、不健康飲食、熬夜、壓力大等等原因導致的。

所以,與其討論血管堵沒堵,還不如做好自己,預防才是最重要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cd1ce4cf78c37050854e5b367e27e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