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接觸商業」加速成為現實

2022-06-30     人民出版社

原標題:「無接觸商業」加速成為現實

「無接觸商業」,顧名思義,就是通過線上交易、線下定點配送、用戶自提等方式,在商業活動中避免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不僅僅是餐飲領域,很多行業也紛紛試水「無接觸」服務。

從一些大型商超、商城轉戰線上銷售,到各大快遞公司出台各自的無接觸配送標準……既能最大程度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又能兼顧復工復產的現實需要,「無接觸」訂餐、配送,不失為企業經營的新思路。

重慶文化職業學院內快遞無人車正在下坡

選擇「無接觸」固然有企業在特殊時期「自救」的成分,但由面對面服務向線上線下結合的商業模式轉型,以此減少人力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其實早就緊鑼密鼓地展開。

比如說近年來,無人貨架、無人超市的興起,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零售的業態。再比如,不少物流公司推出的智能快遞櫃進入各大小區,無人機、無人車等配送方式,也有了一定普及率。只不過相比較之前的不溫不火,疫情衝擊更加凸顯了「無接觸商業」的意義,加速了技術力量的整合,增加了這些應用的使用場景。

作為一種解決方案,「無接觸商業」能夠減少疫情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而作為新的經營模式,「無接觸商業」將很大程度重塑商業形態、重新定義服務場景。

在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一小區內,工作人員對「無接觸社區保供站」貨架上的貨物進行二次消殺

由堂食為主的餐廳轉向聚焦線上經營,實現從餐品製作到交付全過程無接觸,意味著要改造線下環境和操作流程;無人超市更為廣泛的普及,將加速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技術的落地,推動傳統零售轉型升級;而對於快遞、外賣行業來說,無接觸的取派方式倘若能夠延續並普及,將革新傳統物流的末端生態,改變運力構成和用戶習慣。這一過程,除了催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也會誕生更多新工種、新職業。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人們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在不同環境中也會呈現不同的特點。適應並滿足這些特點的需要,檢驗著網際網路發展的精細化水準、體現著技術的服務能力。

在這次疫情中,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為人們提供足不出戶的優質服務,服裝、美妝等業態大幅轉戰直播平台,不少線下接觸式文旅服務被搬到線上,甚至連音樂節也可以在線舉辦。即便宅在家中,也能享受到多元多層次的消費體驗和服務。正是網際網路技術在人們日常生產生活的豐富和拓展,讓眾多商業領域找到了延展空間,可謂危機中蘊藏著發展機遇。

在天津市南開區,一位外賣騎手騎過馬路。新華社發

當然,能不能抓住機遇,能不能把非常時期的「權宜之計」變成發展壯大的持久動力,既要靠企業的自主創新,也需要行業共同努力。國家郵政局提出「積極推廣智能快件箱模式」,多地政府部門也出台政策鼓勵無接觸商業服務。這些給無接觸商業的未來發展帶來積極預期。也要看到,無接觸商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存在著服務標準缺失、盈利模式不清晰等痛點,解決這些問題是當務之急。

疫情防控還不能放鬆,這個時候,被迫轉型也好,主動升級也要,我們需要更多的智慧、更多的創新。

這正是:戰疫情不容鬆懈,謀發展須有智慧。

【本文來源於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與未來談談心——睡前聊一會兒(音頻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b81c8c60f4c3bcdc31819ccaf47b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