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它位於貴州省境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內,是中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先生提議建設的,從1994年提出構想,再到2016年落成,花了整整22年的時間。而在建設這口大鍋的時候,南仁東先生也耗盡了畢生心血,在大鍋建成後的一年時間內,便與世長辭了。
那麼南仁東先生耗費心血製造出的中國天眼,到底怎麼樣了?它又為中國的科技發展做出了什麼貢獻?據悉,就是這口大鍋,讓我國在射電天文領域領先了世界20年,而在短短的4年時間內,這口大鍋就產出了多項科研成果。比如說,截止到2019年8月份,中國天眼就已經發現了132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93顆確認為脈衝星。要知道,那時候的中國天眼,還在調試過程中,還未通過驗收。
在調試的過程中,中國天眼一共探測到了146顆優質脈衝星候選體,其中獲得認證的就有102顆,這為利用脈衝星計時陣探測低頻引力波提供了重要條件。與此同時,中國天眼還利用創新方法探測到銀河系星際磁場……。這些亮眼的成果,足以說明中國天眼的價值,有專家甚至認為,憑藉中國天眼,中國在接下來的二三十年內,很可能就會發展成為國際天文學術交流中心。
據了解,中國天眼的最遠探測距離能夠達到137億光年,其綜合性能是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10倍。要知道,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可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單面口徑射電望遠鏡,它的直徑達到了305米,在中國天眼未出來之前,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就是妥妥的一哥。可以說,能夠成功建成中國天眼,絕對是一件能令中國人感到驕傲的事情。
2020年1月11日,中國天眼正式通過國家驗收,投入運行之後,中國天眼的表現,也非常驚人。在今年之內,中國天眼的觀測時間就超過了1000個小時,提前完成了多項測試任務。總工程師姜鵬表示,中國天眼的表現超出了預期,它現在每天都能進行長達20個小時的觀測任務。本來姜鵬認為,中國天眼完成5000個小時的工作量,需要3至5年的時間,而按照現目前的情況來看,在今年之內就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