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順逆妙難窮,二至還鄉一九宮。若能了達陰陽理,天地都在一掌中。
北宋宰相趙普在《煙波釣叟賦》中開篇就說過。
我們的祖先認為,奇門遁甲格局的形成,首先是根據陰陽五行的原理,將時間,空間,數理相互融合,運用《周易》中的三才之道,將十干、八門、九星、九宮、八卦、八神等多種機能,組合為天,地,人三盤。
奇門遁甲融周易、天文、律歷、地理、數學、陰陽五行學說等於一體,涉及古代術數中的諸多門類,是反映天地人生變化規律,決斷吉凶,防患於未然的一門預測科學。
古人仰觀天象俯察地理,始終認為,萬事萬物的變化無不依循同一個規律進行,這個規律就是陰陽五行,陰陽五行是宇宙萬事萬物的全息元。
在奇門遁甲的基本模式中,天、地、人三盤中的奇儀、八門、八神、九宮、九星等符號系統,其屬性無一例外的都包含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由於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才能體現出事物的運動、發展與變化。
陰陽學說就是中國古代的辯證法,是古人用以認識世界的方法論,也是古人的一種世界觀。
陰和陽原是指日光的向背,後來被不斷引申發展,逐漸成了兩個「有名無形」的普遍哲學概念,並構成了陰陽學說的基礎。陰和陽可以用來指代任何相反或相互對立的兩種事物,兩種狀態,也可以用來表示同一事物的兩個部分或兩個方面。
一般而言,凡是具有上、升、外、熱、明、氣、雄、興奮、動等特徵皆為陽;凡是具有下、降、內、冷、暗、形、雌、抑制、靜止等特性者皆為陰。
陰陽學說認為,世間的一切事物的一切變化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如《內經》中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今天先講到這裡,下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奇門遁甲的基礎知識之「九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