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你僥倖以為留有餘地的「工資面議」可能是個坑

2019-11-08     誠通人力官方自媒體

很多人在求職都會發現有些單位在放招聘信息的時候沒有把具體的工資區間放出來,而是寫著「工資面議」,看似好像有很大的餘地,但其實裡面可能潛藏了不少坑...小誠今天帶大家到這些「坑」里一探究竟!

當「應聘」碰上「工資面議」,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我們該腫麼辦?

部分用人單位發布的招聘信息中會明確說明「工資面議」,求職者也以為可以跟單位談一談工資標準,但實際上不是那麼回事。由於不能協商或協商效果不佳,求職者要麼委曲求全暫時入職,要麼乾脆放棄求職選擇離開,事後又覺得自己上了用人單位下的套。

HR邀我去面試,卻不告訴我薪酬範圍,只說面議,是什麼意思?靠譜嗎?企業在招聘的時候,為什麼不給候選人一個薪酬範圍,只說「薪酬面議」呢?

1.企業沒有考慮要不要招聘這樣的人,就想拉幾個人來面試,目的是了解一下競爭對手的情況。這種行為不是以招聘為目的,而是打著招聘的幌子來刺探行業情報。

2.公司人力資源管理比較初級,沒有薪酬規劃,一切都是根據候選人要求的高低來判斷。感覺合適就錄用,不合適就算了。這完全是靠感覺面試,既浪費了公司的時間和精力,也浪費了候選人的時間和精力,得不償失。

真正的招聘最好是把工作內容、要求和薪酬範圍寫清楚,讓候選人去看,感覺合適,大家就接觸,不合適繼續找人。這樣效率就很高了。

有人說,這個就有意思了,很多牛逼企業,比如阿里巴巴和騰訊這種巨頭,都把薪資變成「面議」。我們從多角度看這個問題。

對於大公司來說:你跳槽過來的,那肯定知道自己的能力與該職位的基本工資。隨意開價,我們能給你,但要看你的能力!

對於小私企,他們會覺得就面議,我好方便砍價!

所以對於不同員工也有不同策略:

萌新員工:我靠!面議……怎麼辦沒譜啊!!問問同行基友!過去後直接說這個數,行就行,不行就拜拜!
老油條:我知道自己的價格,公司叫價低於這個,就拜拜。

當今社會,信息早就透明了。

「工資面議」在招聘求職的時候很常見,上述情況也確實存在。

那麼,該如何辨別「工資面議」是個機遇而不是坑呢?以下幾個關於「工資面議」的案例,希望能給大家一個提示。
案例1 :「工資面議」限定條件導致求職失敗

2019年1月6日,一家公司發布招工廣告並稱「工資面議」。小宋覺得這份工作很適合自己,遂千里迢迢前往應聘。可當小宋按要求遞交相關資料並苦苦等了4天後,卻被告知月工資只能在2200元至2500元之間面議,而2200元是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雙方之間幾乎沒有面議的餘地。

不願接受面議條件的小宋不得不無功而返,可是,來回折騰這一趟,她已經花費的2000多元簡歷列印費、車船費、住宿費、伙食費等算是打了水漂,沒人給她報銷。

解析:

事實上,小宋不必自認倒霉,她還是可以要求用人單位補償一部分損失的。

一方面,公司的做法違法。《勞動合同法》第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公司籠統地以「工資面議」取代如實告知勞動報酬,明顯是對自己法定義務的違反。

另一方面,公司應當賠償損失。公司在發布如此廣告時,應當知道會有不願意接受如此條件者前來應聘,也應當知道此舉會給不明真相的應聘者帶來損失,但其聽之任之。小宋的損失恰恰是由於公司的過錯所造成。而《侵權責任法》第六條規定:「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案例2:「工資面議」不留證據難以維權

2019年2月20日小,盧按照一家公司的招聘廣告找了過去。進入「工資面議」時,議定小盧的月工資為3800元。可當小盧領取第一個月的工資時,卻發現自己的月工資只有1500元。

面對小盧的不解和詢問,公司堅稱面議時確定的就是1500元,如果她認為是3800元可以提供證據證明。然而,由於當時只是「面議」並沒有形成文字,小盧哪有什麼證據?

解析:

「工資面議」只是一種口頭協議的過程,「面議」的結果如何,必須由雙方加以確認,而直觀且沒有爭議的結果就是形成文字。如果沒有形成文字,在一旦出現勞資糾紛時,只能是口說無憑。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也指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鑒於本案雙方就工資標準發生爭議,最終解決又只能依靠證據,故小盧主張公司未按約定發放也應提供加以證明,否則就只有「承擔不利後果」。

言而總之,作為HR邀請面試者去面試,本身就應該坦誠告之應該告之的信息;不然本身就顯示出HR缺乏職業素養,同時也不利於公司形象。

其實 「工資面議」在招聘求職的時候很常見,上述情況也確實存在,那該如何辨別「工資面議」是個機遇而不是坑呢?

首先,面試前了解公司情況是必要的,主要查公司的業務,員工數,何時成立,民營還是事業單位等等;了解了這些之後,公司在行業里的規模以及薪酬結構多少就有了解了。

其實,你投遞的崗位在行業里的薪資水平,這個在招聘網站里就能查到,一般按照工作年限和崗位職能在該行業里的重要程度來決定,所以即使工資面議,大概的薪資範圍都能了解到。

今後遇到「薪資面議」,也不用驚慌失措或者一口否定,若覺靠譜,有空去面試一下也無可厚非。


想實時了解更多有關社保、人力資源等相關信息與政策,

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喲!

我們一定會給您帶來最「誠」心的內容與乾貨!


信息綜合整理自勞動午報、智聯招聘等

圖片整理自網絡,如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HudUW4BMH2_cNUg08HR.html